然而所立所趋,其视忠惠,何啻污池之于泰山
出处:《二蔡陪辅展晤二帖赞》
宋 · 岳珂
王氏之鬻他帖也,有纸缫其间。
予见其粉墨阑珊,既磨而残。
而考其氏名,辄长忾而永叹。
曰予闻之丛谈,是与忠惠者若是班乎。
今验其字体,则豪放而具骨力,激越而竞波澜。
使名节足以齐驰,亦何羡乎二难。
然而所立所趋,其视忠惠,何啻污池之于泰山。
故虽鬻驵尚得而唾弃之,世之以艺称者,斯亦足以观矣。
予见其粉墨阑珊,既磨而残。
而考其氏名,辄长忾而永叹。
曰予闻之丛谈,是与忠惠者若是班乎。
今验其字体,则豪放而具骨力,激越而竞波澜。
使名节足以齐驰,亦何羡乎二难。
然而所立所趋,其视忠惠,何啻污池之于泰山。
故虽鬻驵尚得而唾弃之,世之以艺称者,斯亦足以观矣。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鬻:售卖。他帖:古帖。
粉墨阑珊:墨迹模糊不清。
豪放而具骨力:书法风格豪放有力。
激越而竞波澜:充满激情,波澜壮阔。
齐驰:相匹配。
二难:难以企及的成就。
视:比较。
污池:比喻低微的地位。
泰山:比喻崇高的地位。
翻译
王家售卖的古帖中,夹杂着一些纸张。我见到那些纸张上的墨迹已模糊不清,研磨后更是残破不堪。
查考这些纸张的主人姓名,总是让我满怀愤慨,长久叹息。
听说在闲聊中,这样的名声和忠良贤惠的人相比,竟如此悬殊。
如今观察字体,却是豪放有力,充满激情且波澜壮阔。
如果一个人的名节能与之相匹配,又何必羡慕那些难以企及的成就。
然而他们的品行追求,与忠良贤惠相比,犹如污水之于泰山的差距。
因此,即使是最低贱的交易者也能轻视这些,世间以技艺著称的人,从这里也能看出端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对两幅书法作品的评价。诗中提到王氏售卖的字帖中夹杂着破损的纸张,虽然纸张磨损且粉墨斑驳,但岳珂发现其书法风格豪放有力,笔力雄健,波澜壮阔。他感慨地认为,如果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在品格和节操上也能与忠臣贤惠者相提并论,那么即使技艺再高,也无法掩盖他们品行上的差距,就像污浊的小池塘无法与泰山相比。岳珂进一步指出,连那些仅凭技艺被称赞的人,也能从这对比中看出世态炎凉。整首诗通过书法艺术与道德品质的对比,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对低俗行为的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