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为锅釜使受烹,宁落提携死于酒
出处:《再用韵谢德久见和》
宋 · 许及之
人为物灵钧受命,物本于人无诟病。
圣远庖厨存此心,诗咏虫鱼明物性。
沙噀入咏诚蠢蠢,因之演雅聊援引。
此辈已分泥涂辱,吾侪忍加汤火窘。
乌郎自乌墨鱼墨,如虱处发不知黑。
锁管寄车墨者流,书契岂皆能作贼。
牡蛎分房巧芘身,雉蛤移种陈接新。
?君孕玉自撑拄,蠙氏采月为精神。
西施有舌话前闻,老婆之牙岂同群。
螯属黄中膏具美,螺族青出味作辛。
蚬蛏蚶蛤壳为囿,相濡以沫期耐久。
自为锅釜使受烹,宁落提携死于酒。
子产校人从肆瞒,流水长者功难论。
寄声海上钓鳌客,鳌动恐伤大地根。
满船月明何所得,意不在鱼钩自直。
潮来忽见驾山来,个解吞舟人不识。
有客闻之为骇然,人鱼更擅将谁怜。
圣远庖厨存此心,诗咏虫鱼明物性。
沙噀入咏诚蠢蠢,因之演雅聊援引。
此辈已分泥涂辱,吾侪忍加汤火窘。
乌郎自乌墨鱼墨,如虱处发不知黑。
锁管寄车墨者流,书契岂皆能作贼。
牡蛎分房巧芘身,雉蛤移种陈接新。
?君孕玉自撑拄,蠙氏采月为精神。
西施有舌话前闻,老婆之牙岂同群。
螯属黄中膏具美,螺族青出味作辛。
蚬蛏蚶蛤壳为囿,相濡以沫期耐久。
自为锅釜使受烹,宁落提携死于酒。
子产校人从肆瞒,流水长者功难论。
寄声海上钓鳌客,鳌动恐伤大地根。
满船月明何所得,意不在鱼钩自直。
潮来忽见驾山来,个解吞舟人不识。
有客闻之为骇然,人鱼更擅将谁怜。
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万物的独特见解与深沉思考。诗中以“人为物灵”开篇,强调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特殊地位与责任,同时也提出了“物本于人”的观点,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接着,诗人引用“圣远庖厨存此心”,表达了对古代圣贤关注民生、体恤苍生的敬仰之情,并以此引申出对自然界万物的关怀与理解。通过“诗咏虫鱼明物性”,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诗歌作为表达自然万物特性的媒介,以及通过诗歌增进对自然界的认知与欣赏的重要性。
诗中运用了多种形象的比喻,如“沙噀入咏诚蠢蠢”、“乌郎自乌墨鱼墨”、“牡蛎分房巧芘身”等,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智慧,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与赞美之情。
同时,诗人也反思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与影响,如“吾侪忍加汤火窘”、“自为锅釜使受烹”,表达了对过度开发与破坏自然环境行为的忧虑与批评。
最后,诗人以“寄声海上钓鳌客”结尾,借以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和谐共存、保护自然环境的呼吁。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也体现了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