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传曾闻李习之,农经百草未尝知
出处:《寄佘杞亭广文乞康州何首乌》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作传曾闻李习之,农经百草未尝知。
成纹自蹙如山势,引蔓能交入夜枝。
五岭诸州康最好,一筐相惠赤尤宜。
年来病足资奇效,不为霜髯变黑丝。
成纹自蹙如山势,引蔓能交入夜枝。
五岭诸州康最好,一筐相惠赤尤宜。
年来病足资奇效,不为霜髯变黑丝。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所作的《寄佘杞亭广文乞康州何首乌》。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康州何首乌的赞美与期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首句“作传曾闻李习之”,借用了古代文人李习之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康州何首乌的传说有所耳闻,激发了对这种神奇植物的好奇心。接着,“农经百草未尝知”一句,既是对康州何首乌独特性的强调,也暗含了诗人对未知事物探索的兴趣。
“成纹自蹙如山势,引蔓能交入夜枝”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何首乌的生长状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山势般的纹理,蜿蜒交错的藤蔓,不仅展现了植物的自然美,也暗示了其生命力的顽强与旺盛。
“五岭诸州康最好,一筐相惠赤尤宜”则进一步点明了康州何首乌的产地优势,以及它在健康养生方面的价值。这里的“康”字不仅指地方名,也暗含了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最后,“年来病足资奇效,不为霜髯变黑丝”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康州何首乌神奇功效的期待。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延缓衰老,都体现了诗人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疗法的信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不仅展现了康州何首乌的独特魅力,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