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话曾谁和,虫声少我吟
出处:《城中秋作》
唐 · 周贺
已落关东叶,空悬浙右心。
寒灯随故病,伏雨接秋霖。
客话曾谁和,虫声少我吟。
蒹葭半波水,夜夜宿边禽。
寒灯随故病,伏雨接秋霖。
客话曾谁和,虫声少我吟。
蒹葭半波水,夜夜宿边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已落:已经落下。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
空悬:空挂,思念之情无法寄托。
浙右:古代对浙江西部地区的称呼。
寒灯:寒冷的灯火。
故病:旧疾,长期患病。
伏雨:连绵的雨。
客话:他人的闲谈。
和:应和,回应。
虫声:夜晚的虫鸣声。
蒹葭:芦苇。
半波水:水面的一半。
边禽:岸边的禽鸟。
翻译
已经落下关东的树叶,内心空挂着浙右的思念。在寒冷的灯光下,疾病伴随着我,连绵的秋雨接踵而至。
他人的闲聊无人应和,只有虫鸣偶尔与我的低吟相伴。
芦苇丛生的水面映照着半波秋水,每晚我都栖息在岸边的禽鸟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城市生活景象,充满了深沉的孤独和淡淡的忧伤。开篇“已落关东叶”及“空悬浙右心”,通过对树叶与心境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寂寞。"寒灯随故病"则透露诗人身处不佳的健康状况,而"伏雨接秋霖"则是外在环境的进一步渲染,增添了一份萧瑟感。
"客话曾谁和"一句,通过对往昔交谈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怀旧。紧接着“虫声少我吟”则是更加深化这种感觉,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夜晚的寂静中,只有虫鸣陪伴,自己的吟咏也变得稀少。
最后两句"蒹葭半波水,夜夜宿边禽",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强化了诗人的漂泊感和边塞生活的艰苦。诗人似乎与自然界中那些夜晚栖息的鸟儿为伴,共同经历着秋天的长夜。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幽深,是一首表达边塞寂寞之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