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声断续鼓声咽,布被蒙头双耳热
出处:《答庞策斯兼柬冼厚光孝廉》
明 · 成鹫
鸡声断续鼓声咽,布被蒙头双耳热。
飞蚊扑面蚤跳踉,四壁鸣虫尽饶舌。
老夫半夜不曾眠,移床去就梅花月。
旧梦不如新梦佳,起坐空斋书咄咄。
庞君在世颇聪明,得得相寻微漏泄。
夜来梦作赤梢鱼,受侮沙虫甘涸辙。
须臾化作金翅鹏,撞破天根空月窟。
鸴鸠斥鴳笑不休,遍界苍蝇自喧聒。
梦中说梦不自知,真幻凭君为决别。
前村更有冼孝廉,方便寄声如是说。
莫怪痴人说梦多,当局者迷观者哲。
飞蚊扑面蚤跳踉,四壁鸣虫尽饶舌。
老夫半夜不曾眠,移床去就梅花月。
旧梦不如新梦佳,起坐空斋书咄咄。
庞君在世颇聪明,得得相寻微漏泄。
夜来梦作赤梢鱼,受侮沙虫甘涸辙。
须臾化作金翅鹏,撞破天根空月窟。
鸴鸠斥鴳笑不休,遍界苍蝇自喧聒。
梦中说梦不自知,真幻凭君为决别。
前村更有冼孝廉,方便寄声如是说。
莫怪痴人说梦多,当局者迷观者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难眠的情景,通过丰富的梦境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其复杂的心境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鸡声断续鼓声咽”,以鸡鸣和鼓声的断续与低沉,营造出夜晚的寂静与深沉,暗示诗人难以入眠的状态。接着,“布被蒙头双耳热”一句,通过身体的细微感受,进一步强化了夜深人静、难以安寝的氛围。
“飞蚊扑面蚤跳踉,四壁鸣虫尽饶舌”两句,以昆虫的扰动和墙角虫鸣,形象地表现了环境的嘈杂与内心的烦躁。诗人通过这些自然界的声响,反衬出自己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老夫半夜不曾眠,移床去就梅花月”描绘了诗人为了寻求片刻宁静,辗转于床榻之间,试图与窗外的梅花月相伴。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也流露出其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旧梦不如新梦佳,起坐空斋书咄咄”则表达了诗人对梦境的反思。旧梦虽美好,但新梦更令人期待,反映出他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现实的不满。在空荡的书斋中,诗人反复书写,似乎在寻求某种答案或解脱。
接下来,诗人通过一系列梦境的描述,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赤梢鱼的受辱到金翅鹏的翱翔,再到鸴鸠与斥鴳的嘲笑,以及苍蝇的喧嚣,这些梦境既是对个人经历的隐喻,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尤其是“梦中说梦不自知,真幻凭君为决别”,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梦境界限的模糊认识,以及对人生真伪的困惑。
最后,“前村更有冼孝廉,方便寄声如是说。莫怪痴人说梦多,当局者迷观者哲。”诗人借他人之口,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理解与对旁观者智慧的感慨。他意识到,自己作为当事人的迷惘,或许正是旁观者能够洞察真谛的原因。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和对人生、梦境与现实关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