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争似渔翁最萧散,晚来和月卧芦花全文

争似渔翁最萧散,晚来和月卧芦花

宋 · 王之道
巉岩石壁半攲斜,茅栗丛中菊渐华。
风里断鸿书带草,山头飞叶汉浮槎。
柂楼索莫吟秋笛,戍火青荧咽暮笳。
争似渔翁最萧散,晚来和月卧芦花

注释

巉岩石壁:形容岩石陡峭险峻。
攲斜:倾斜。
茅栗:野生的栗树。
菊渐华:菊花开始绽放。
断鸿:失群的孤雁。
书带草:古代书信上的植物,象征信件。
柂楼:船上的舵楼。
索莫:寂寥、忧郁。
戍火:守边士兵的烽火。
咽暮笳:低沉的胡笳声。
渔翁:打渔的老人。
萧散:闲适、散淡。
芦花:芦苇的花。

翻译

险峻的岩石峭壁倾斜着,茅栗丛中菊花正盛开。
在风中,孤雁的身影像书带草般飘摇,山顶落叶如汉代的木筏随风而下。
在舵楼上,诗人忧郁地吹奏秋天的笛子,戍楼的灯火在暮色中低沉地响起。
哪比得上渔翁的悠闲自在,傍晚时分,他枕着芦花,与月共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风光图。开篇“巉岩石壁半攲斜,茅栗丛中菊渐华”两句,以险峻的岩石和半掩的斜阳烘托出一片荒野之中的菊花正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秋意浓郁、生机勃发之感。

接着“风里断鸿书带草,山头飞叶汉浮槎”两句,则通过秋风中断续的鸿鹄声和飘零的落叶,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这里的“书带草”和“汉浮槎”都极富表现力,传达了秋天物是凋敝、生灵离散的情状。

诗人在“柂楼索莫吟秋笛,戍火青荧咽暮笳”两句中,通过对古代边塞风光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边地的萧瑟与孤寂。这里的“柂楼索莫”传递出一种空旷和静谧,而“戍火青荧咽暮笳”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边关戍守者的孤独和坚守。

最后,“争似渔翁最萧散,晚来和月卧芦花”两句,以渔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这里的“争似”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既强调了渔翁生活的美好,也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而“晚来和月卧芦花”则是对这一生活理想的具体展现,让人感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的渴望,以及对边地孤寂生活的深刻感悟。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象鲜明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