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僧閒僧未閒,一年三度大庾关
出处:《入岭途中书事》
明 · 释今稚
谁道僧閒僧未閒,一年三度大庾关。
松花飧尽饥驱去,荷叶衣单寒欲还。
挂角寺边愁落日,浈阳峡里照衰颜。
秋风岂为伤行路,只为参师泉石间。
松花飧尽饥驱去,荷叶衣单寒欲还。
挂角寺边愁落日,浈阳峡里照衰颜。
秋风岂为伤行路,只为参师泉石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大庾岭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联“谁道僧閒僧未閒,一年三度大庾关”以反问开篇,暗示僧人并非闲逸,而是频繁地穿越大庾关,隐含着对僧人生活状态的思考。接着“一年三度大庾关”点明了僧人行走的频繁,也预示着旅途的艰辛与不平凡。
颔联“松花飧尽饥驱去,荷叶衣单寒欲还”描绘了僧人在旅途中依靠自然之物维持生计的艰苦生活。松花作为食物,荷叶作为衣物,形象地展现了僧人的朴素与坚韧。同时,“饥驱去”和“寒欲还”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严酷与僧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颈联“挂角寺边愁落日,浈阳峡里照衰颜”进一步展示了僧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夕阳西下,僧人站在寺庙旁,面对浈阳峡,映照出他衰老的面容,既有对时光易逝的哀愁,也有对修行生涯的深刻反思。
尾联“秋风岂为伤行路,只为参师泉石间”则揭示了诗人对僧人精神追求的理解与共鸣。秋风并非只为伤感行路之人,它更是在泉石之间,象征着僧人内心深处的平静与超脱,是对禅宗修行境界的赞美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僧人不畏艰难、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深切理解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