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遒少骥逸,秃冗如牛毛
出处:《读石安仁学士诗》
宋 · 石介
齐梁无骏骨,李杜得秋毫。
后世益纂组,变风堪郁陶。
奔遒少骥逸,秃冗如牛毛。
试看安仁咏,秋风有怒涛。
后世益纂组,变风堪郁陶。
奔遒少骥逸,秃冗如牛毛。
试看安仁咏,秋风有怒涛。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齐梁:指齐朝和梁朝,两个南朝时期。骏骨:比喻杰出的人才或优秀的作品。
李杜:李白和杜甫,唐代两位伟大的诗人。
秋毫: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纂组:这里指文学创作的丰富多样。
变风:风格的变化,指诗歌艺术的发展。
郁陶:深沉而感人的情感。
奔遒:奔放有力,形容才情充沛。
骥逸:骏马奔腾,比喻才子的才华出众。
秃冗:形容文字空洞无物,缺乏新意。
牛毛:比喻数量众多且平凡。
安仁:潘岳,字安仁,西晋文学家。
怒涛:比喻情感强烈,如同波涛汹涌。
翻译
齐梁时代缺乏杰出人才,李杜辈出犹如秋毫之微后世更加繁复,风格变化令人感慨
才情横溢者少有如骏马般奔放,平庸之作多如牛毛
试看潘岳(安仁)的诗作,秋风描写充满汹涌澎湃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石介的作品,名为《读石安仁学士诗》。诗中通过对古代骏马和当时文风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深刻认识和个人情感。
“齐梁无骏骨,李杜得秋毫”两句,意指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以齐、梁为代表)虽然辉煌却缺乏真实的力量,而唐代诗人李白与杜甫则能在文学上展现出细腻的功夫,如同秋天细小的毛发。
“后世益纂组,变风堪郁陶”表明后世的文人试图模仿前人的风格,但结果却是文字堆砌、缺乏自然之趣,导致文学风格变得沉闷而不再清新。
“奔遒少骥逸,秃冗如牛毛”通过对古代骏马和现实中老弱马匹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后世文人的批评:即使是快速奔跑的好马,也会变得像普通的老马一样,没有了往日的英姿。
“试看安仁咏,秋风有怒涛”则是诗人呼吁读者去关注石安仁学士的诗作,在那里能够感受到如同秋天愤怒波涛般的力量和激情。这里的“安仁咏”指的是石安仁学士的诗歌,“秋风有怒涛”则是对其诗风的高度评价,认为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今文学的比较和批评,展现了诗人对于真实力量与文笔之美的向往,以及对于后世文风蜕化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