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耕蚕贵,空笑易农士
出处:《答何徵君诗》
南北朝 · 任昉
散诞羁鞿外,拘束名教里。
得性千乘同,山林无朝市。
勿以耕蚕贵,空笑易农士。
宿昔仰高山,超然绝尘轨。
倾壶已等药,命管亦齐喜。
无为叹独游,若终方同止。
得性千乘同,山林无朝市。
勿以耕蚕贵,空笑易农士。
宿昔仰高山,超然绝尘轨。
倾壶已等药,命管亦齐喜。
无为叹独游,若终方同止。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山林与朝市、耕蚕与易农、高山与尘世、饮酒与服药、音乐与喜悦、独游与同止等多重对比的思考。诗人向往超越世俗的自由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名教束缚的反思。
首句“散诞羁鞿外,拘束名教里”描绘了诗人既在世俗的束缚中挣扎,又渴望摆脱这些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接着,“得性千乘同,山林无朝市”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认为在山林中,无论拥有多少财富(千乘),都如同无物,与城市(朝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勿以耕蚕贵,空笑易农士”一句是对当时社会价值观念的批判,指出不应仅仅看重物质财富和职业地位,而应尊重并欣赏那些从事农业劳动的人们,避免嘲笑他们。接下来,“宿昔仰高山,超然绝尘轨”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希望像高山一样超脱世俗,远离尘世的纷扰。
“倾壶已等药,命管亦齐喜”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将饮酒视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与服药一样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音乐(命管)也带来快乐,与日常生活中的喜悦相等同。最后,“无为叹独游,若终方同止”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旅行的感悟,即使独自一人,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最终与他人共享这种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自省,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