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一切世间悉如幻,识取如幻真实现全文

一切世间悉如幻,识取如幻真实现

出处:《题普贤图
明 · 释函是
心本无生示现生,示现之中无有我。
无我我亦虚心境,诳惑世间与同事。
一切世间悉如幻,识取如幻真实现
差别无非根本智,根本差别无有二。
文殊为倡普贤和,二妙圆成如来住。
何人以此微妙笔,绘出普贤无相身。
骑象直向华屋中,一毛头上帝珠重。

鉴赏

这首诗《题普贤图》由明代僧人释函是所作,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普贤菩萨形象的理解与感悟。

首先,“心本无生示现生”,开篇即点明了心性的本质,认为心性并非实有,而是通过显现而存在,体现了佛教中“空”与“有”的辩证关系。

接着,“示现之中无有我”,进一步阐述心性在显现过程中的无我性,强调了心性不被个体所限定,超越了自我意识的束缚。

“无我我亦虚心境”,指出即使在无我的状态下,心境也并非实体,而是虚幻的,反映了佛教中对现实世界的否定态度。

“诳惑世间与同事”,则揭示了世间现象的虚妄性,以及人们在其中的迷惑与共业,强调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越。

“一切世间悉如幻”,总结了前文的论述,明确指出世间的一切皆如梦幻泡影,无有实质,体现了佛教的“缘起性空”思想。

“识取如幻真实现”,提出了一种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即在认识到一切皆如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把握到事物的“真实”所在。

“差别无非根本智,根本差别无有二”,强调了在根本智慧的照耀下,所有的差别其实并无二致,体现了佛教中追求统一性和普遍性的理念。

“文殊为倡普贤和,二妙圆成如来住”,将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并提,象征着智慧与行愿的结合,共同成就佛道,体现了佛教中智慧与实践并重的精神。

“何人以此微妙笔,绘出普贤无相身”,表达了对描绘普贤菩萨形象的艺术家的赞美,认为其作品蕴含了深刻的智慧与艺术的精妙。

“骑象直向华屋中,一毛头上帝珠重”,最后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普贤菩萨的形象,骑着大象直入华丽的宫殿,即使是一根头发也能承载重如帝珠的重量,寓意着菩萨的大行大德与不可思议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普贤菩萨形象的描绘与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佛教中对宇宙、人生、智慧与实践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艺术与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