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功业等尧舜,亦是太山云上浮
出处:《衡门逸叟歌》
明 · 霍与瑕
夏滘之水,上溯端州,下接三山。
巨浸洪流,有美幽人宅其间,修真理性驻红颜。
朝朝暮暮桃花渚,岁岁年年荔子湾。
衡门斜对清溪绿,半亩山园围翠竹。
春来语鸟夏鸣蝉,秋老黄花冬梅馥。
四时好景春复春,悠悠行乐武陵人。
村歌时和两三曲,市酒频倾十数巡。
忽以行年八十一,回首青春曾几日。
隙驹转瞬人间世,保和抱静吾且逸。
杏坛作德夫何求,每怜夫子亦悲秋。
执舆频问长沮辈,下车欲共楚狂谋。
晨门荷蓧惓惓意,卫磬一声千古愁。
纵然功业等尧舜,亦是太山云上浮。
莫己知焉斯已矣,何须用我为东周。
同时更有野哉由,乘桴喜从东海游。
大鱼腹中虽可葬,何如沂水且休休。
逸叟从来知此意,衡门啸傲无他技。
大鹏九万自扶摇,鹪鹩一枝亦堪寄。
春风秋月无尽藏,吟弄不知老将至。
谁哉高唱逸民歌,勉斋之子舞婆娑。
清尊无酒沽与我,共拉箕仙醉桂坡。
巨浸洪流,有美幽人宅其间,修真理性驻红颜。
朝朝暮暮桃花渚,岁岁年年荔子湾。
衡门斜对清溪绿,半亩山园围翠竹。
春来语鸟夏鸣蝉,秋老黄花冬梅馥。
四时好景春复春,悠悠行乐武陵人。
村歌时和两三曲,市酒频倾十数巡。
忽以行年八十一,回首青春曾几日。
隙驹转瞬人间世,保和抱静吾且逸。
杏坛作德夫何求,每怜夫子亦悲秋。
执舆频问长沮辈,下车欲共楚狂谋。
晨门荷蓧惓惓意,卫磬一声千古愁。
纵然功业等尧舜,亦是太山云上浮。
莫己知焉斯已矣,何须用我为东周。
同时更有野哉由,乘桴喜从东海游。
大鱼腹中虽可葬,何如沂水且休休。
逸叟从来知此意,衡门啸傲无他技。
大鹏九万自扶摇,鹪鹩一枝亦堪寄。
春风秋月无尽藏,吟弄不知老将至。
谁哉高唱逸民歌,勉斋之子舞婆娑。
清尊无酒沽与我,共拉箕仙醉桂坡。
鉴赏
这首《衡门逸叟歌》描绘了一位隐居在自然美景中的老人的生活,充满了对四季更迭、自然风光以及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逸叟”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道德修养、历史人物及社会现象的思考。
开篇即以“夏滘之水,上溯端州,下接三山”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引出居住于此的“美幽人”。接下来的诗句,如“衡门斜对清溪绿,半亩山园围翠竹”,生动地勾勒出隐居之所的宁静与自然之美。春鸟夏蝉、秋花冬梅,四季更替,皆是自然的馈赠,也映照出“逸叟”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村歌时和两三曲,市酒频倾十数巡”则描绘了与乡邻和谐相处的场景,生活虽简朴却充满乐趣。而“忽以行年八十一,回首青春曾几日”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隙驹转瞬人间世,保和抱静吾且逸”又展现出面对岁月的淡然与自我安慰。
最后,“谁哉高唱逸民歌,勉斋之子舞婆娑”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以及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