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俛仰如簸糠,并流拯之置道傍
出处:《取水行》
宋 · 唐庚
仆夫取水古龙塘,水中木佛三肘长。
随波俛仰如簸糠,并流拯之置道傍。
衲衣著帽僧伽装,里人观者如堵墙。
相与筑室临沧浪,荷盖荃壁辛夷梁。
三日屋成小而香,野草江花荐芬芳,烬烟昼清夜灯光。
乃知实相无立乡,人人性中普照王。
随波俛仰如簸糠,并流拯之置道傍。
衲衣著帽僧伽装,里人观者如堵墙。
相与筑室临沧浪,荷盖荃壁辛夷梁。
三日屋成小而香,野草江花荐芬芳,烬烟昼清夜灯光。
乃知实相无立乡,人人性中普照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唐庚在宋代的一次取水经历,充满了生动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
诗的开头描述仆人从古老的龙塘取水,水中有一尊木制的佛像,高达三肘长,随波起伏,仿佛簸糠般轻盈。接着,诗人提到将这尊佛像安置于道路旁,引得路人驻足观看。随后,诗人以“衲衣著帽僧伽装”描绘了僧人的形象,他们穿着特殊的僧服,引起了周围人群的围观。诗人巧妙地将这一场景与建筑活动联系起来,人们共同建造了一座临水的小屋,屋内装饰着荷盖、荃壁和辛夷梁,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小屋建成后的景象,屋内充满了野草和江花的香气,白天清静,夜晚灯火通明。最后,诗人通过“乃知实相无立乡,人人性中普照王”表达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指出真正的真理或本质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地方,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如同普照四方的王者一般。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力,也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唐庚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