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夜光遭按剑,可怜箕子学佯狂
出处:《感蛙》
宋 · 钱时
翠蟾戛戛闹黄昏,反手为妖覆手祥。
明月夜光遭按剑,可怜箕子学佯狂。
明月夜光遭按剑,可怜箕子学佯狂。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翠蟾:绿色的月亮,古人常以‘蟾’代指月亮。戛戛:形容声音嘈杂或清脆。
反手为妖:形容行为突然转变,从善变恶。
覆手祥:覆手即翻转手掌,比喻瞬间变得吉祥。
按剑:剑光闪烁的动作,可能象征警惕或戒备。
箕子:殷商时期的人物,因纣王暴政而假装疯狂以避祸。
佯狂:假装疯狂,此处暗指箕子的无奈之举。
翻译
碧绿的月亮在黄昏时分嘈杂喧闹,一手作恶一手显吉祥。明亮的月夜中剑光闪烁,令人怜悯箕子只能装疯卖傻。
鉴赏
这首诗名为《感蛙》,是宋代诗人钱时所作。诗中以"翠蟾戛戛闹黄昏"起笔,形象地描绘了夜晚蛙鸣的生动场景,"翠蟾"暗指蛙类,"戛戛"摹写出蛙声嘈杂。接下来的"反手为妖覆手祥",通过比喻手法,暗示了世间事物的善恶无常,一念之间可能由吉祥转为妖异。
"明月夜光遭按剑",诗人借明亮的月光象征清白无辜,却被"按剑"的紧张气氛笼罩,寓言了无辜者可能遭受不测的忧虑。最后,"可怜箕子学佯狂"引用历史典故,箕子因纣王暴政而装疯卖傻以保全自己,表达了对无辜者的同情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蛙鸣和月光的意象,结合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变迁、无辜者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个人在乱世中如何自保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