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暑三巴地,沈阴八月天
出处:《郡楼怀长安亲友》
唐 · 羊士谔
残暑三巴地,沈阴八月天。
气昏高阁雨,梦倦下帘眠。
愁鬓华簪小,归心社燕前。
相思杜陵野,沟水独潺湲。
气昏高阁雨,梦倦下帘眠。
愁鬓华簪小,归心社燕前。
相思杜陵野,沟水独潺湲。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残暑依然在三巴之地肆虐,深沉的阴云笼罩着八月的天空。高阁之上,雨气昏暗,梦境中的人疲倦地放下帘子打算小憩。
愁苦使我的鬓发稀疏,连华美的发簪也显得微小,心中满是对归乡的渴望,如同社燕先行飞回故乡。
我在思念着杜陵野外的景色,只有那沟水独自潺潺流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夏末秋初的萧索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首句“残暑三巴地”直截了当地展现了炎热余威尚存的地球,而“沈阴八月天”则烘托出一种沉重而阴霾的气氛,为后文的情感铺垫了一种淡淡的忧郁。紧接着,“气昏高阁雨,梦倦下帘眠”表现了诗人因酷热难耐而躲入室内,却仍旧被闷热所困,连梦境也无法逃离这种懒散之感。
接下来的“愁鬓华簪小,归心社燕前”则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因为思念而焦虑,甚至连头饰都显得无比渺小,这种对亲友的思念之强烈,如同燕子一般急切地想要回到旧时聚会的地方。
最后,“相思杜陵野,沟水独潺湲”则更深化了这种情感。杜陵野,即长安城郊,是诗人心中与亲友共享的情感寄托之所,而那微弱的流水声响,更增添了一种孤寂和无尽的相思。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夏末秋初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友深切的思念与惆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