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知音在,因令怅望还
出处:《与萧远上人游少华山寄皇甫侍御》
唐 · 李端
寻危兼采药,渡水又登山。
独与高僧去,逍遥落日间。
渐看闾里远,自觉性情閒。
回首知音在,因令怅望还。
独与高僧去,逍遥落日间。
渐看闾里远,自觉性情閒。
回首知音在,因令怅望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寻:寻找。危:险峻。
兼:同时。
采药:采集草药。
渡:渡过。
独:独自。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
去:前往。
落日:夕阳。
渐:逐渐。
闾里:村落。
性情:性情。
閒:闲适。
回首:回头。
知音:知己。
怅望:惆怅地望着。
翻译
我寻找危险的山径采集药材,渡过流水又翻越山峦。独自与高僧一同前行,在落日余晖中悠然漫步。
渐渐远离了村庄,内心感到更加宁静淡泊。
回望身后,知心朋友尚在,不禁心中惆怅,想要归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高僧同游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意境。诗中“寻危兼采药,渡水又登山”两句,写出了他们不畏艰险,冒险求取草药的举动,同时也隐含了对道法修行的追求。
"独与高僧去,逍遥落日间"一句,通过“独与”二字,强调了诗人与高僧之间的精神契合和深厚情谊。“逍遥”一词,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情怀。
"渐看闾里远,自觉性情閒"两句,描述了随着距离世俗生活的增加,诗人感受到了内心世界的宁静和淡泊。这“閒”字,含有超脱尘世、不染红尘之意。
最后,“回首知音在,因令怅望还”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份精神上的共鸣和理解的怀念,以及对那个地方和那段时光的留恋。“因令”二字,意味着是因为有知音相伴,所以才有这份不舍。这里的“怅望”,并非寻常的情感,而是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愫,是诗人内心世界中难以割舍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游历情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越尘世纷扰的一种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