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色来林下,安排起海滨
出处:《居厚不果行次韵二首 其一》
宋 · 刘克庄
物色来林下,安排起海滨。
居然蒙锦阱,幸未驾蒲轮。
非我瑕疵女,云谁毁誉臣。
只愁从此去,未易致虞人。
居然蒙锦阱,幸未驾蒲轮。
非我瑕疵女,云谁毁誉臣。
只愁从此去,未易致虞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居厚不果行次韵二首(其一)》。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逃避的心态。
“物色来林下,安排起海滨。”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想要离开尘世,隐居于山林与海边的愿望。其中,“物色”指的是世间万物的颜色,也就是现实世界的种种景象。“林下”和“海滨”则是诗人理想中的避世之所,显示出一种对自然界的向往。
“居然蒙锦阱,幸未驾蒲轮。”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处境的不满以及对过去没有陷入世俗纷争的庆幸。其中,“居然”意味着意外或幸运地避开了什么东西。“锦阱”指的是富贵之家,而“蒲轮”则是古代用来比喻官职的物品。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目前还没有陷入官场,但也感到自己处于一种被束缚的状态,幸好还未深陷其中。
“非我瑕疵女,云谁毁誉臣。” 这两句诗人自比为瑕疵之女,即不完美者,表达了对自己的某种认知。同时,他也在询问是谁在背后中伤他的名声。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恼。
“只愁从此去,未易致虞人。”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即他担心自己将来会如何。这里的“虞人”是古代的一位隐士,诗人希望能够像虞人那样超脱世俗,但又感到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逃避的心态。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环境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