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看书耻未多,壮心今岁沛中歌
出处:《和二兄书事三首 其一》
宋 · 李廌
年少看书耻未多,壮心今岁沛中歌。
带江黄帜有蹻蹠,举国白头无绛何。
为我忠谋能有几,匪人阿比敢言他。
手攀荆葛藤萝近,敢把新凉取次过。
带江黄帜有蹻蹠,举国白头无绛何。
为我忠谋能有几,匪人阿比敢言他。
手攀荆葛藤萝近,敢把新凉取次过。
注释
年少:年轻的时候。耻:感到羞愧。
沛中:沛县,这里指代某个具体地点或情境。
带江黄帜:江边飘扬的黄色旗帜。
蹻蹠:比喻坚持到底的人。
举国:全国上下。
白头:形容人的年纪大。
绛:红色,象征希望。
忠谋:忠诚的计策。
匪人:非亲非故的人。
阿比:亲近的人。
荆葛藤萝:比喻艰难困苦。
新凉:初秋的凉意。
取次过:匆匆度过。
翻译
年轻时读书太少感到羞愧,今年壮志在沛中高歌。江边飘扬着黄色旗帜,但只有少数人能坚持到底,全国上下白发苍苍,谁能带来红色的希望呢?
有多少人能为我献出忠诚的计策?非亲非故的人,又有谁敢直言不讳?
我攀爬荆棘藤蔓,只为接近真理,即使秋天的凉意匆匆而过,我也要勇敢面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廌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和对国家忠诚的态度。开篇"年少看书耻未多"表达了诗人在年轻时并没有广泛地阅读过书籍,但现在已经到了壮年的他,内心充满了激昂的抱负和志向,用"今岁沛中歌"来形象地描绘这种精神状态。
接着的"带江黄帜有蹻蹠"和"举国白头无绛何"两句,则是通过对军旗在江边飘扬和老人头发皆为白色,无法再用丝线来束缚(比喻年岁已高)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事的关注以及国家的担忧。
"为我忠谋能有几,匪人阿比敢言他。手攀荆葛藤萝近,敢把新凉取次过"这两句,诗人表明自己愿意为国家出谋划策,尽管自己的能力有限,但仍然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用手攀着荆棘、藤萝来比喻自己在复杂险恶的环境中也能找到生存之道,并且能够从中寻找到新鲜和清凉,象征着诗人不畏艰难、敢于探索的精神。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成长和国家时事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壮志和忠诚,以及在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