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泽门人已寂寥,衣冠奕奕皆遗种
丽泽门人已寂寥,衣冠奕奕皆遗种。
当日诗编谁尚存,逊斋今幸传闻孙。
平生工作风刺体,近来琢句如春温。
灵芽来自幔亭里,贮以纱囊红与紫。
一掬枪旗分雅供,七碗卢仝为惊起。
赑屃古鼎亲烹尝,清风习习生诗肠。
云根不受尘土污,舌本岂带台阁芗。
学海茫茫了无际,一觉回头有馀地。
世味醲鲜多螫毒,无味之中要精哜。
燕閒消息已潜通,满阁遗书须细穷。
淡而不厌真隽永,不在松风蟹眼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遁翁:指诗人。勤学:勤奋学习。
繇统:达到地位。
丽泽门人:丽泽的弟子。
寂寥:稀少。
遗种:后裔。
诗编:诗集。
逊斋:诗人名。
传闻孙:传闻中的后代。
风刺体:尖锐风格。
春温:温暖如春。
灵芽:灵感。
幔亭:可能指灵感来源的地方。
纱囊:纱制口袋。
枪旗:茶叶。
雅供:高雅的享受。
卢仝:唐代诗人。
赑屃:古代传说中的龟龙。
古鼎:古董大鼎。
诗肠:诗人的创作灵感。
云根:比喻高洁。
尘土污:世俗污染。
台阁芗:官场气息。
学海茫茫:学问深广。
回头:反思。
馀地:提升空间。
世味:世态炎凉。
精哜:精选品味。
燕閒:闲暇。
潜通:暗中传递。
遗书:遗留的书籍。
淡而不厌:清淡而不腻烦。
隽永:深远持久。
松风蟹眼:比喻世俗眼光。
翻译
遁翁的名声因时而重,经过多年的勤奋学习才达到这样的地位。丽泽门下的弟子已经寥寥无几,但他们的衣冠后裔仍然繁盛。
当年的诗集还有谁保存?逊斋如今只剩下传闻中的子孙。
他一生的作品风格尖锐,近来的诗句却像春天般温暖。
灵感之芽源自幔亭,用红紫纱囊精心收藏。
一小撮茶叶就能唤起卢仝的惊叹,他的茶艺令人赞叹。
古鼎亲自烹煮,清风中孕育出诗人的诗篇。
云根不沾染尘土,舌尖上没有官场的气息。
学海无涯,回头一看仍有进步的空间。
世间的味道虽然丰富,但大多有毒,真正的美味在于精挑细选。
闲暇的消息已经悄悄传递,满屋的遗书需要仔细研读。
淡泊而不厌倦,这才是真正的韵味,不在松风和蟹眼的评价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名为《和遁泽武夷石乳吟》。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颇具个人情感色彩的诗篇,其中诗人表达了对古人诗文的追寻与鉴赏,以及对个人的学术成就与文化传承的自豪。
诗中“遁翁声价为时重,几年勤学方繇统。”两句,说明诗人对于古代文学大家的评价非常高,对其作品进行了长时间的研习,并且已经融会贯通,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里的“遁翁”可能是指某位隐逸之士或文人的雅号。
接着,“丽泽门人已寂寥,衣冠奕奕皆遗种。”诗人感慨于当时文学界的人才凋零,只剩下一些后代的子孙,而真正的学问与风骨已经不多见了。这里的“丽泽”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门第,表达的是诗人对于过去辉煌文化的怀念。
“当日诗编谁尚存,逊斋今幸传闻孙。”则是在说古代的诗歌集已经不多见了,而自己有幸能够听到一些流传下来的诗句。这里的“逊斋”是诗人的书房名,表达了一种自豪和满足。
接下来,“平生工作风刺体,近来琢句如春温。”则是在描述自己的写作态度,一直以来都保持着严谨和深入的研究风格,而最近则更加注重细腻与温婉。这两句也显示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不断追求精进的态度。
“灵芽来自幔亭里,贮以纱囊红与紫。”这两句描写的是书房中的情景,“幔亭”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书房或藏书之所,而“灵芽”则象征着知识的萌发和文学创作的灵感。诗人用“贮以纱囊红与紫”来形容珍贵的文献,通过颜色的对比来强调其重要性。
“一掬枪旗分雅供,七碗卢仝为惊起。”则是在描述文学创作时的激情和灵感,这里可能是借用了古人饮酒赋诗的情景来表达自己的写作状态。
“赑屃古鼎亲烹尝,清风习习生诗肠。”这两句则是在形容自己对于古籍的深入研究和品味,以及这种研究如何激发了自己的诗意和创作灵感。这里的“赑屃”是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亲烹尝”则象征着对古籍的细致研读。
“云根不受尘土污,舌本岂带台阁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纯净艺术追求的坚持,以及自己语言风格中没有俗世的杂质和官场的庸俗气息。这里的“云根”象征着高洁无污,“舌本”则是指诗人的语言。
“学海茫茫了无际,一觉回头有馀地。”这两句则是在表达对于知识与学问的广阔追求,以及在长时间学习之后,回过头来仍然感觉到知识的深邃和未知数目。
最后,“世味醲鲜多螫毒,无味之中要精哜。燕閒消息已潜通,满阁遗书须细穷。”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于世间纷扰事务的淡然态度,同时强调了对无味平淡生活中的深意进行精心体会,以及对于传统文化中珍贵文献的探求。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学术成就、文学创作、知识追求和个性风骨的表达,展现了一位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