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灵疑懒下,苍翠太虚参
山过春草寺,磬度落花潭。
得句才邻约,论宗意在南。
峰灵疑懒下,苍翠太虚参。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剃发:指剃去胡须和头发,表示出家或年纪轻。鬓无雪:形容头发乌黑,没有白发。
春草寺:春天来临的寺庙,可能暗示着僧侣的生活。
磬度:寺庙中敲击磬的声音。
邻约:邻居或朋友间的诗词约定。
意在南:指诗歌创作或学术追求的方向倾向于南方的文化。
峰灵:山中的仙灵或自然之灵。
懒下:不愿或难以降落到地面。
苍翠太虚:青翠的山色仿佛与天空连成一片,形容景色高远。
翻译
头发已经剃去,不再有白发如雪,我记得去年我三十三岁。春天越过山岭,来到长满春草的寺庙,钟声从落花飘荡的潭水边传来。
刚刚与邻居诗人交流了诗作,我们的诗歌理念倾向于南方的风格。
山峰中的灵气似乎懒于降落,只在苍翠的虚空中与天际相接。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名为《送宣皎上人游太白》。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极富有象征意义,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道法修炼的一种向往。
"剃发鬓无雪,去年三十三。" 这两句描绘出宣皎上人剃度为僧,头顶光滑如同冬日的雪花,但却是自然脱落,而非由寒冷引起。这不仅形象地表达了宣皎的外貌,更暗示了其已经达到一种超然物外、出尘脱俗的精神状态。"去年三十三"则透露了宣皎的年龄,传统上认为这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岁数,但在这里却被用来强调宣皎选择出家修行的决心。
"山过春草寺,磬度落花潭。" 这两句则是对宣皎游历之地的描绘。"山过春草寺"中的“春草”映射了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情景,而“山过”则表明宣皎所到之处并非平凡之地;"磬度落花潭"中,“磬度”指的是测量河水的深浅,"落花潭"则是一种常见于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表现了宣皎所在之地的清幽与宁静。
"得句才邻约,论宗意在南。"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宣皎修行之道的理解和赞赏。"得句"可能指的是宣皎悟到了某种禅机或是佛法精髓,而“才邻约”则是对宣皎修为之路上所结交之人的肯定;"论宗意在南"则表明诗人认为宣皎的修行理念与南方的一些道教或佛教思想相契合。
"峰灵疑懒下,苍翠太虚参。" 最后两句则是对宣皎未来修行之路的美好祝愿。“峰灵”指的是山中的神灵,“疑懒下”可能表达了一种尊重和期待;"苍翠太虚参"则形容了自然界的美丽与高远,同时也象征着宣皎未来的修行将会达到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出家的一种送别之作,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的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递了一种超脱红尘、寻求心灵自由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