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如何羁滞中,得步青冥里全文
弱龄诚昧鄙,遇胜惟求止。
如何羁滞中,得步青冥里
青冥有桂丛,冰雪两仙翁。
毛节未归海,丹梯闲倚空。
逍遥拟上清,洞府不知名。
醮罢雨雷至,客辞山忽明。
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嵓壑。
嵓壑树脩脩,白云如水流。
白云消散尽,陇塞俨然秋。
积阻关河固,绵联烽戍稠。
五营承庙略,四野失边愁。
吁嗟系尘役,又负灵仙迹。
芝朮自芳香,泥沙几沈溺。
书此欲沾衣,平生事每违。
烟霄不可仰,鸾鹤自追随。

注释

弱龄:年幼的时候。
诚昧鄙:确实不懂世故。
遇胜:遇到美好的事物。
羁滞:困顿,受挫。
得步:步入。
青冥:天空。
桂丛:桂树丛。
冰雪两仙翁:形容两位仙人纯洁无瑕。
毛节:蓬莱仙岛的象征。
丹梯:通往仙境的阶梯。
上清:道教指天界高层仙境。
洞府:神仙居住的地方。
醮罢:祭醮仪式结束。
雨雷:雷雨。
山忽明:山色忽然明亮。
鸟声乐:鸟儿欢快的鸣叫。
日气:阳光。
嵓壑:山谷。
脩脩:树木茂盛的样子。
陇塞:陇山的边塞。
俨然秋:明显的秋天景色。
积阻:重重阻碍。
关河:关隘和河流。
烽戍稠:烽火戍楼多。
庙略:朝廷的谋略。
四野:四方。
失边愁:失去了边疆的忧虑。
尘役:尘世的劳役。
灵仙迹:神仙的足迹。
芝朮:芝草和术草,象征吉祥和长寿。
沈溺:沉溺,沉迷。
烟霄:高位,权贵。
不可仰:难以企及。
鸾鹤:神话中的神鸟,常用来比喻高洁之士。

翻译

年幼时确实不懂世故,遇到美好的事物只希望停下来欣赏。
为何在困顿之中,我却能步入高远的天地。
高空中有桂树丛生,两位仙人如冰雪般纯洁。
蓬莱仙岛的毛节还未归去,丹梯静静地倚靠在天空。
我想要逍遥地登上仙境,却不知道那些神秘的洞府叫什么名字。
祭醮仪式结束后,雷雨降临,客人告别时山色忽然明亮起来。
山色明亮鸟儿欢歌,阳光照耀山谷生出生机。
山谷中的树木茂盛,白云如同流水般流淌。
白云消散后,陇山的边塞展现出秋天的景象。
重重关河坚固,连绵的烽火戍楼密集。
五营士兵遵循朝廷的谋略,四野失去了边疆的忧虑。
唉,我被尘世的事务牵绊,又辜负了神仙的足迹。
芝草和术草自然散发着芬芳,多少人沉溺于尘世的泥沙之中。
写下这些文字,泪水沾湿了衣裳,一生的事迹常常违背心意。
高官显位难以企及,只有鸾鹤自在地飞翔追寻着仙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山中偶宿后的早晨景象和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精神境界的愿望。

“弱龄诚昧鄙,遇胜惟求止。”开篇即表明诗人自幼质朴无华,遇到强者只求适可而止,不争强好胜。这种谦逊之心为后文设定了基调。

接下来的“如何羁滞中,得步青冥里。”则是诗人在山中偶然得到片刻自我,步入那无边的蓝天之中,寻求精神的解脱和自由。这里的“羁滞”指的是世俗的牵绊,“青冥”象征着高远和纯净。

“青冥有桂丛,冰雪两仙翁。”诗人在青冥之中见到了桂花丛生,其香气沁醉心灵。冰雪之间,有两位仙翁悠然自得,表现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毛节未归海,丹梯闲倚空。”这里的“毛节”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丹梯”则是道教修炼之地。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一种物我两忘、超然世外的境界。

“逍遥拟上清,洞府不知名。”诗人的心态是逍遥自得,他想追求那种高洁无上的精神状态,而不愿被尘世所知。

随后,“醮罢雨雷至,客辞山忽明。”描绘了诗人在山中饮酒、听雨声、感受雷鸣,然后告别山林,天气突然转晴,这种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出诗人的心境也在不断变化。

“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嵓壑。”清晨的山色澄明,鸟鸣啁啾,阳光照耀着山谷,使得景物皆显得生机勃勃。

“嵓壑树脩脩,白云如水流。”山谷中的树木郁郁葱葱,白云在天空中流动,如同江河一般,这些意象都在强化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向往。

“白云消散尽,陇塞俨然秋。”随着白云的消散,边塞之地也呈现出一种萧瑟的秋色。这一段落转换了景象,从山林转到了边塞,表达了一种广阔无垠的意境。

“积阻关河固,绵联烽戍稠。”这里描述的是边塞的坚固和战事的紧张,这与前文中的山水田园景色形成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对远方战争的忧虑。

“五营承庙略,四野失边愁。”诗人心中有着对军营和庙宇的记忆,以及对于失去边疆的忧愁。这些情感在自然景象中得到释放。

“吁嗟系尘役,又负灵仙迹。”诗人感叹世事纷扰,自己又一次背负起追求超凡脱俗之路的重担。这是对前文中求解脱、追求高洁精神境界的回应和深化。

“芝朮自芳香,泥沙几沈溺。”芝草自然芬芳,而世间的污浊却让人容易陷入其中。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两者间差异的感慨。

“书此欲沾衣,平生事每违。”诗人希望将这些情感和景象写下来,以此沾湿自己的衣衫。这一句也透露出了诗人对于自己平生的不顺遂愿感到无奈。

最后,“烟霄不可仰,鸾鹤自追随。”烟云在天空中飘渺,不可企及,而仙鹤则自由自在地跟随着诗人的心灵。这一句强调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解脱、超越尘世的追求,以及内心的忧虑和不平。这种在山水田园之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情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