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至拥而蹲,仰首争列罗
出处:《嘲中条》
宋 · 文同
荆山赴太华,百万如走驼。
嘴尾不相殊,前后翻海波。
既至拥而蹲,仰首争列罗。
太华势愈尊,引手欲下摩。
中条从北来,亦愿依巍峨。
岂知队伍弱,只类马与骡。
奔腾气力尽,群伏饮大河。
饮已只南望,岌然将奈何。
嘴尾不相殊,前后翻海波。
既至拥而蹲,仰首争列罗。
太华势愈尊,引手欲下摩。
中条从北来,亦愿依巍峨。
岂知队伍弱,只类马与骡。
奔腾气力尽,群伏饮大河。
饮已只南望,岌然将奈何。
拼音版原文
翻译
荆山向太华山进发,如同百万骆驼奔跑。它们的嘴尾并无太大差别,前后翻滚如同海浪起落。
到达后簇拥着蹲下,抬头排列成阵势。
太华山威势更显崇高,伸出手仿佛要触摸它们。
中条山从北方而来,也希望能依附在高峻的太华山旁。
谁曾想队伍如此虚弱,就像马和骡子一样不成气候。
奔跑的力量耗尽后,它们纷纷伏在黄河边饮水。
饮完水后,它们只能向南望去,前景岌岌可危,不知所措。
注释
赴:前往,进发。太华:指华山,中国五岳之一。
走驼:形容众多骆驼奔跑的样子。
嘴尾:动物的头部和尾部。
翻海波:比喻动作剧烈,像海浪翻滚。
拥:聚集,簇拥。
仰首:抬头。
巍峨:形容山峰高大雄伟。
队伍弱:形容群体力量薄弱。
马与骡:用来对比,表示力量有限。
奔腾气力尽:形容体力耗尽。
群伏:成群地趴伏。
岌然:形容危险或不安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壮观的军队行进景象,诗人以精炼的笔触捕捉了山势与军队动态之间的对比,以及士兵们在面对自然威力时的渺小感。开篇“荆山赴太华,百万如走驼”两句,以鲜明的画面展现出浩瀚的军队如同长途跋涉的骆驼一般穿越连绵的荆山,奔向巍峨的太华山。紧接着“嘴尾不相殊,前后翻海波”则生动描摹了军马行进时声势浩大,如同翻腾的海浪一般。
诗人随后笔锋一转,描述了士兵们到达目的地后的状态:“既至拥而蹲,仰首争列罗。”这两句透露出一种疲惫不堪的情状,军队在经历长途跋涉之后,终于停下脚步,但仍需保持警觉的姿态。紧接着“太华势愈尊,引手欲下摩”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词,同时也隐含了一种敬畏感。
而“中条从北来,亦愿依巍峨”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条军队路线的认同与向往,似乎在表述一种对英雄事迹的憧憬。然而,“岂知队伍弱,只类马与骡”一句突然转折,揭示出实际上军队并非想象中那般强大,而是有着明显的脆弱性。
随后“奔腾气力尽,群伏饮大河”则描绘了一幅士兵们在长途行进后的极度疲惫,以及对水源的渴望。最后,“饮已只南望,岌然将奈何”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与无奈的表达。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军队的微小和脆弱进行了鲜明对照,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历史进程中的英雄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