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摹虽勤不闻道,是亦蠹蟫书作巢
出处:《赠藏书顾明则》
元 · 郑元祐
昔人于书皆手钞,六经子史方神交。
编摹虽勤不闻道,是亦蠹蟫书作巢。
积书之家费装缉,褙工亦由书传出。
一朝妙手完缺残,正如云开睹初日。
我欲一问顾生家,松陵春晴桃始华。
蟠胸万卷老多忘,检卷只如昏树鸦。
嗟嗟书生吴钜族,风霜日夜摧乔木。
虽然业身簿秩间,有眼且看江南山。
编摹虽勤不闻道,是亦蠹蟫书作巢。
积书之家费装缉,褙工亦由书传出。
一朝妙手完缺残,正如云开睹初日。
我欲一问顾生家,松陵春晴桃始华。
蟠胸万卷老多忘,检卷只如昏树鸦。
嗟嗟书生吴钜族,风霜日夜摧乔木。
虽然业身簿秩间,有眼且看江南山。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郑元祐的《赠藏书顾明则》描绘了古代读书人的传统与藏书的魅力。诗中提到古人抄书之勤,如六经子史间的神交,强调了书籍对于知识传承的重要性。然而,即使抄写再勤,如果不能领悟其中道理,也只是书籍蛀虫的巢穴。藏书之家为书籍的整理和保护付出巨大努力,而顾生家的藏书得以修复,如同乌云散去,初日重现,寓意着知识的清晰与光明。
诗人以询问顾生家的藏书为引,提及松陵春日桃花盛开的场景,暗示了读书人虽年事已高,但胸中藏书万卷,却常有遗忘。他感叹吴地书香门第的兴衰,尽管身处官场低位,但仍能欣赏江南山水,体现了对知识与自然的双重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既赞扬了藏书的价值,也表达了对读书人命运起伏的感慨,以及对知识传承和生活情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