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迁情屡易,识纷智乃汨
出处:《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
明 · 释函是
将夕云霞变,玄景忽已灭。
中宵霁光风,薄曙春寒冽。
境迁情屡易,识纷智乃汨。
文句竞华质,高明神理滑。
见闻遗所知,焉得心路绝。
展转名义兴,玄解肆分别。
谁作声明论,今日何曾劣。
童稚匪他人,秖昧当年说。
五百阿罗汉,豁然成超越。
迦匿弥罗时,髣髴枯树穴。
莫倚渊镜微,皓首不能决。
中宵霁光风,薄曙春寒冽。
境迁情屡易,识纷智乃汨。
文句竞华质,高明神理滑。
见闻遗所知,焉得心路绝。
展转名义兴,玄解肆分别。
谁作声明论,今日何曾劣。
童稚匪他人,秖昧当年说。
五百阿罗汉,豁然成超越。
迦匿弥罗时,髣髴枯树穴。
莫倚渊镜微,皓首不能决。
鉴赏
此诗描绘了从黄昏至黎明的自然景象变化,以及诗人内心情感与认知的波动。首句“将夕云霞变,玄景忽已灭”描绘了夕阳西下,云霞变幻,夜幕降临的情景。接着,“中宵霁光风,薄曙春寒冽”描述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冷,以及黎明前的寒冷。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境迁情屡易,识纷智乃汨”则揭示了人在不同环境下的情绪变化,以及知识与智慧在复杂世界中的局限性。“文句竞华质,高明神理滑”反映了诗人对文字与真理追求的执着,以及对高深道理的探索与理解。
“见闻遗所知,焉得心路绝”表达了诗人试图超越有限的感知与记忆,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的愿望。“展转名义兴,玄解肆分别”则体现了诗人对语言与概念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谁作声明论,今日何曾劣”提出了对真理与价值判断的疑问,暗示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和相对性。“童稚匪他人,秖昧当年说”通过儿童的无知来反观成年人世界的复杂与困惑。“五百阿罗汉,豁然成超越”借用佛教故事,表达了对精神解脱与超越世俗的向往。
最后,“迦匿弥罗时,髣髴枯树穴”可能是指某种冥想或修行的状态,与自然界的景象相呼应,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洞察。“莫倚渊镜微,皓首不能决”则告诫人们不要过于依赖表面现象,即使年老也难以彻底理解宇宙的奥秘,强调了对真理追求的持续性和深刻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认知、真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宇宙奥秘以及个人精神境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