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会有抚卷人,孤灯起长叹全文

会有抚卷人,孤灯起长叹

宋 · 文天祥
秋风晚正烈,客衣早知寒。
把衣不能别,更尽此日欢。
出门一万里,风沙浩漫漫。
岂无儿女情,为君思汍澜。
百年有时尽,千载无馀观。
明明君臣义,公独为其难。
愿持丹一寸,写入青琅玕。
会有抚卷人,孤灯起长叹

注释

秋风:秋夜的风。
晚:夜晚。
烈:强烈。
客衣:旅人的衣服。
寒:寒冷。
别:分离。
此日:今日。
儿女情:人间深情。
汍澜:波涛汹涌。
百年:一生。
千载:千年。
馀观:余留的历史痕迹。
明明:显然。
君臣义:君臣之间的道义。
公:你。
独:独自。
丹:赤诚之心。
青琅玕:珍贵的书卷。
抚卷人:翻阅书卷的人。
孤灯:孤独的灯火。
长叹:深深叹息。

翻译

秋夜的秋风格外强烈,我早已感受到寒冷。
尽管身着寒衣,我们仍不愿分离,只想珍惜今日的欢乐时光。
即将踏上万里征程,风沙漫天无际。
怎能没有儿女情长,此刻心中为你波澜壮阔。
人生百年总有尽头,千年历史却无止境。
你坚守君臣大义,独自面对艰难困苦。
愿以赤诚之心,刻下这份情感在珍贵的书卷上。
未来定有人翻阅此卷,对着孤灯发出深深的感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的作品,名为《送行中斋三首(其一)》。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是在送别亲友之际所作。这段落充满了对离别之苦和对未来不确定命运的忧虑。

“秋风晚正烈”一句,描绘出深秋时节,寒风凛冽,这是中国古诗中常用的手法,用以比喻人生易逝和离别的悲凉。接着,“客衣早知寒”,则表达了行者在外漂泊,感受到了秋天的寒意,这里的“寒”不仅指气候,更有情感上的孤独与凄凉。

“把衣不能别,更尽此日欢。”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想要珍惜眼前的人际关系,不愿意就此分别,但现实往往无法如人意。因此,尽管内心不舍,但也只能在今天尽情享受相聚的时光。

“出门一万里,风沙浩漫漫。”这里描写了行者即将踏上的远行之路,面对的是茫茫无尽的风沙,这也是对离别后孤独与未知困境的一种预感。

“岂无儿女情,为君思汍澜。”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亲人之情的留恋和牵挂,虽身处远方,但心中仍有家国之思。这里的“汍澜”字面上指的是波涛壮阔的江水,暗喻着心中的波动不息。

“百年有时尽,千载无馀观。”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人生易逝、历史长河中个人命运渺小的感慨。人的一生不过百年,而历史的流转却是永恒的,对此作者感到一种宿命的悲哀。

“明明君臣义,公独为其难。”这里强调了君臣之间的忠诚与责任,这种关系在古代社会中被视作最为重要的伦理纽带之一。作者以此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道路的担忧。

“愿持丹一寸,写入青琅玕。”这两句诗则是作者的一种愿望,用尽量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来表达希望留下某种形式的记忆或信息,这里的“青琅玕”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石,常用以比喻珍贵之物。

最后,“会有抚卷人,孤灯起长叹。”这里描绘了一种场景: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有人会翻阅这段文字,不禁感慨万分,点亮孤独的灯火,发出长叹。这是对友情深厚、难以割舍的一种寄托,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未来记忆中可能产生的情感波动的预感。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复杂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