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以立谈间,可折万里冲
出处:《送王循道赴省试四首 其四》
宋 · 孙觌
殖绰拜勇爵,儒冠堪溺中。
可怜毛锥子,譊譊尚争雄。
夫君口击赋,陈言贱雕虫。
行以立谈间,可折万里冲。
可怜毛锥子,譊譊尚争雄。
夫君口击赋,陈言贱雕虫。
行以立谈间,可折万里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觌所作的《送王循道赴省试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对文人追求功名的讽刺与批判。
首句“殖绰拜勇爵,儒冠堪溺中”以“殖绰”(即“殖”字的误写,原意为“繁殖”,此处借指文人)与“勇爵”相对比,前者比喻文人通过勤奋努力获得功名,后者则象征武将凭借勇猛获得爵位。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文人通过读书求取功名的肯定态度。然而,“儒冠堪溺中”一句则暗含讽刺,意指文人过于沉浸于功名的追求中,可能会迷失自我,如同溺水一般难以自拔。
接着,“可怜毛锥子,譊譊尚争雄”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文人追求功名的讽刺。毛锥子在这里指代笔,即书写工具,形象地描绘了文人们在纸笔之间争斗,追求功名的情景。而“譊譊”一词形容了他们争斗时的喧嚣声,生动地展现了文人间激烈的竞争状态。
后两句“夫君口击赋,陈言贱雕虫。行以立谈间,可折万里冲”则转向了对文人写作技巧的评价。诗人赞扬了友人王循道能够“口击赋”,即能即兴创作出优秀的文章,强调了文人的才华和创造力。同时,诗人也对当时文坛上流行的雕琢辞藻、追求华丽辞藻的风气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些不过是雕虫小技,不值得过分推崇。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文人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见解,就能在短时间内影响深远,甚至可以改变千里之外的事物,体现了诗人对文人力量的高度认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文人追求功名和写作技巧的讽刺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同时也表达了对文人精神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