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功揣己惧不称,因翁有言呼使前,盘几毕识翁所言
出处:《识村翁语》
宋 · 陈造
山僧一生餍山蔌,溪叟所仰才鱼菽。
闯首侯家与相家,珍膳不应填汝腹。
百二岁翁清且羸,茵坐鼎食宁其宜。
焉知暂饱博长往,谷神震怒脾媪悲。
官家颗粒皆民力,此禄食之须此骨。
两翁妄食寿弗延,当念无功暴天物。
我虽不偶犹餐钱,车行肉饱隶后先。
食功揣己惧不称,因翁有言呼使前,盘几毕识翁所言。
闯首侯家与相家,珍膳不应填汝腹。
百二岁翁清且羸,茵坐鼎食宁其宜。
焉知暂饱博长往,谷神震怒脾媪悲。
官家颗粒皆民力,此禄食之须此骨。
两翁妄食寿弗延,当念无功暴天物。
我虽不偶犹餐钱,车行肉饱隶后先。
食功揣己惧不称,因翁有言呼使前,盘几毕识翁所言。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乡村老人的生活态度和诗人对于社会公正的思考。首句“山僧一生餍山蔌”,形象地写出山僧满足于山野间的简单生活,以山中的草木为食。接着,“溪叟所仰才鱼菽”暗示溪边老者依赖鱼类和豆类度日,生活朴素。诗人批评那些权贵之家,“闯首侯家与相家”,他们享用着珍贵的膳食,认为这不应该填满这些乡村老人的肚子。
“百二岁翁清且羸,茵坐鼎食宁其宜”描述了一位年迈清贫的老人,他坐在简陋的垫子上,却享受着超出他身份的丰盛饮食,诗人质疑这种不适当的奢侈。诗人进一步指出,这些食物本应是百姓辛苦劳作的结果,“官家颗粒皆民力”,而这些老人没有做出相应的贡献,反而浪费天物。
“焉知暂饱博长往,谷神震怒脾媪悲”表达了对老人不知节制的忧虑,担心他们的过度饮食会带来身体上的损害,甚至触怒自然界的平衡。最后,诗人自比为“我虽不偶犹餐钱”,虽然自己境遇不佳,但至少知道珍惜食物,他唤来老人,希望他们能从自己的话中有所领悟。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揭示了社会不公和对朴素生活的尊重,体现了诗人对公平和节约的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