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俗不知黄面老,家家香火事湘僧
出处:《湘中口占四首 其三》
宋 · 刘克庄
江边金碧谩层层,户口稀疏塔庙增。
楚俗不知黄面老,家家香火事湘僧。
楚俗不知黄面老,家家香火事湘僧。
注释
江边:江畔。金碧:金黄色的华丽。
谩层层:繁多而无实际意义。
户口:人口。
稀疏:稀少。
塔庙:塔和庙宇。
楚俗:楚地的风俗。
黄面老:形容面容发黄的老者。
家家:每家每户。
香火:供奉的香烛。
事:供奉。
湘僧:湘地的僧人。
翻译
江边的金色建筑层层叠叠,人口稀少却寺庙增多。楚地的风俗不识老人面容黄,家家户户供奉香火都是为了湘地的僧人。
鉴赏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江边秋色淡雅的图景。"金碧谩层层"中,"金碧"形容水面的光泽与树木的碧绿,通过"谩"字传达出一种柔和而细腻的感觉,给人以静谧的意境。"户口稀疏塔庙增"则表明在这宁静的江边,人们的居所不多,而古老的塔庙却多了起来,这种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诗人通过"楚俗不知黄面老"一句,表现出当地百姓对于佛教文化的陌生与隔阂。"黄面老"指的是佛僧,因为他们脸色微黄且须发皆白,形象上很容易辨识,但这里说"不知",意味着楚地的人们对这些外来宗教人物缺乏了解和认识。
最后一句"家家香火事湘僧"则描绘了一个与前句相对的景象:虽然当地百姓不熟悉佛教,但每个家庭都可能在供奉着某种形式的佛像或是在进行一些简单的佛事活动。这里的"香火"是指燃烧香料和纸钱等祭祀行为,表明即便是在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当地居民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实践了一些佛教习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边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当地文化与宗教生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