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亦何幸,长与佩声随
出处:《春和杜相公移入长兴宅奉呈诸宰执》
唐 · 皇甫曾
欲向幽偏适,还从绝地移。
秦官鼎食贵,尧世土阶卑。
戟户槐阴满,书窗竹叶垂。
才分午夜漏,遥隔万年枝。
北阙深恩在,东林远梦知。
日斜门掩映,山远树参差。
论道齐鸳翼,题诗忆凤池。
从公亦何幸,长与佩声随。
秦官鼎食贵,尧世土阶卑。
戟户槐阴满,书窗竹叶垂。
才分午夜漏,遥隔万年枝。
北阙深恩在,东林远梦知。
日斜门掩映,山远树参差。
论道齐鸳翼,题诗忆凤池。
从公亦何幸,长与佩声随。
注释
幽偏:幽静偏远。绝地:荒僻之地。
鼎食:贵族的丰盛饮食。
土阶:社会地位较低。
戟户:官府门前的兵器门。
书窗:书房窗户。
午夜漏:深夜的更漏声。
万年枝:遥远的过去。
北阙:皇宫北面,代指朝廷。
东林:可能指隐居之处或友人所在之地。
鸳翼:比喻志同道合的人。
凤池:古代皇宫中的池塘,借指朝廷。
佩声:佩戴的玉佩或铃铛发出的声音,象征身份或陪伴。
翻译
我向往那幽静偏远之地,决定从荒僻之地迁移而来。秦朝官员地位显赫,享受着丰盛的饮食,而在尧的时代,人们的地位则相对低下。
府门前的戟户下槐树浓荫密布,书房窗户边竹叶低垂。
夜晚仅能听到更漏声,仿佛与那遥远的过去相隔万里。
虽然身在北宫深处,但朝廷的恩典犹在,东林的梦境也清晰可见。
夕阳西下,门扉半掩,山色渐远,树木错落有致。
我们一起探讨大道,如同鸳鸯比翼齐飞,提起笔来,忆起凤池的时光。
能跟随您,实属幸运,每日都能听到佩环的声响陪伴左右。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皇甫曾所作,名为《春和杜相公移入长兴宅奉呈诸宰执》。诗中描绘了一个幽静而偏僻的住宅环境,并通过对比古今、官职地位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杜相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欲向幽偏适,还从绝地移。”开篇即描绘出一处隐秘而偏远的地方,是诗人想要前往或已经迁移到的住宅地点。"秦官鼎食贵,尧世土阶卑"则是通过古今对比,突显杜相的地位虽不如古时权贵,却也自有其尊贵之处。
“戟户槐阴满,书窗竹叶垂。”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住宅的自然环境,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才分午夜漏,遥隔万年枝"表达了诗人与杜相虽隔世而思念不减。
“北阙深恩在,东林远梦知。”这里的“北阙”和“东林”可能指的是具体的地理位置,也或许是象征性的表述,表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日斜门掩映,山远树参差"则继续描绘住宅之美与环境之幽静。
“论道齐鸳翼,题诗忆凤池。”这两句通过对古人齐人、鸳人的提及,再次表达了诗人对杜相的敬仰以及对知识交流和文学创作的向往。"从公亦何幸,长与佩声随"则是诗人对能够结识并伴随杜相而感到幸运。
整首诗通过对住宅环境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知识交流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