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腹如悬破釜空,百孔千疮罔护惜
出处:《吊端坑》
清 · 程含章
千夫挽水水千尺,百夫篝火火青碧。
蛇行猿引争幽宫,日向端溪凿砚石。
端溪石砚美如何,地肺天精山水腋。
宝墨融融津液生,银毫湛湛心手适。
坐令歙石与澄泥,奴隶一朝尽减色。
自从唐宋元明来,鬼斧神工响未寂。
山腹如悬破釜空,百孔千疮罔护惜。
临流我为端山歌,山灵有知定陨泣。
直木先伐古所悲,甘泉先竭事历历。
珠池宝井怨谁招,金矿银坑总自贼。
古来几人如孝肃,肯使精华留余力。
君今有翼飞天涯,天涯难绝匠人迹。
请君变作青石峰,寿与长江共无极。
蛇行猿引争幽宫,日向端溪凿砚石。
端溪石砚美如何,地肺天精山水腋。
宝墨融融津液生,银毫湛湛心手适。
坐令歙石与澄泥,奴隶一朝尽减色。
自从唐宋元明来,鬼斧神工响未寂。
山腹如悬破釜空,百孔千疮罔护惜。
临流我为端山歌,山灵有知定陨泣。
直木先伐古所悲,甘泉先竭事历历。
珠池宝井怨谁招,金矿银坑总自贼。
古来几人如孝肃,肯使精华留余力。
君今有翼飞天涯,天涯难绝匠人迹。
请君变作青石峰,寿与长江共无极。
鉴赏
这首清代程含章的《吊端坑》是一首描绘砚石开采及其寓意的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千人合力开采端溪砚石的壮观场景,形象地刻画出人们为了获取珍贵砚石不惜艰辛劳作的情景。"蛇行猿引争幽宫"一句,运用比喻,写出开采者深入山腹寻找砚石的艰难。
接着,诗人赞美端溪石砚的精美,称其为"地肺天精山水腋",强调其自然精华。砚石的制作过程被赋予生命,"宝墨融融津液生,银毫湛湛心手适",表达了制砚技艺的高超和使用的愉悦。
然而,诗人也揭示了对资源过度开采的忧虑,"坐令歙石与澄泥,奴隶一朝尽减色",暗示了砚石资源的枯竭和工匠地位的下降。他以历史为例,批评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呼吁要有节制,如孝肃一般珍惜资源。
最后,诗人寄寓深意,希望读者能珍视砚石文化,即使身处天涯海角,匠人的技艺也不会消失,并期望砚石能像青石峰一样永存,象征着文化和精神的长存。
整首诗情感饱满,既有对砚石工艺的赞美,又有对资源保护的警示,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