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愁山中,王孙发垂丝
出处:《寄密令杨彦文再举学官皆中正》
宋 · 刘敞
三年不相见,相见当何时。
曩别不谓久,后期庸可知。
周南滞留地,宿昔太史悲。
春草愁山中,王孙发垂丝。
怀宝常若迷,献玉常若疑。
闻君已屡荐,终岁独差池。
得鹿在诡遇,亡羊实多岐。
著书成自乐,回首空相思。
曩别不谓久,后期庸可知。
周南滞留地,宿昔太史悲。
春草愁山中,王孙发垂丝。
怀宝常若迷,献玉常若疑。
闻君已屡荐,终岁独差池。
得鹿在诡遇,亡羊实多岐。
著书成自乐,回首空相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寄密令杨彦文再举学官皆中正》。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杨彦文的深切思念与关怀之情。
首句“三年不相见,相见当何时。”道出了长时间未见的思念与对重逢的期待。接着,“曩别不谓久,后期庸可知。”表达了对过去分别时间虽长却未觉久远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再次相聚的不确定感。
“周南滞留地,宿昔太史悲。”引用了古代历史中的典故,暗示了友人可能遭遇的困境或挫折。“春草愁山中,王孙发垂丝。”描绘了一幅春日山中草木葱郁、王孙(此处指友人)愁绪满面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思念之情。
“怀宝常若迷,献玉常若疑。”以怀才不遇、献身未知的比喻,表达了对友人才华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担忧。“闻君已屡荐,终岁独差池。”提到友人虽多次被推荐,但始终未能如愿,流露出对友人命运的同情与无奈。
最后,“得鹿在诡遇,亡羊实多岐。”以得鹿与失羊的典故,寓意人生道路的曲折与不确定性。“著书成自乐,回首空相思。”则表达了即使在孤独中创作也能找到乐趣,但心中对友人的思念却始终无法消减。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