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师谁得之,我奉以周旋
出处:《醉饮》
宋 · 邹浩
我生不嗜酒,断来仍十年。
前年窜岭表,去年斥湖边。
欲以禦瘴湿,乃复酒至前。
一杯复一杯,朝暮常醺然。
因之醉乡游,别是一山川。
日月不相促,万物同暄妍。
眼界绝尘污,耳根遗俗譞。
心平气自和,妙与天地全。
歠糟而餔醨,信以昔人贤。
琴外陶靖节,诗中李谪仙。
声利挽不回,昏昏长醉眠。
有师谁得之,我奉以周旋。
前年窜岭表,去年斥湖边。
欲以禦瘴湿,乃复酒至前。
一杯复一杯,朝暮常醺然。
因之醉乡游,别是一山川。
日月不相促,万物同暄妍。
眼界绝尘污,耳根遗俗譞。
心平气自和,妙与天地全。
歠糟而餔醨,信以昔人贤。
琴外陶靖节,诗中李谪仙。
声利挽不回,昏昏长醉眠。
有师谁得之,我奉以周旋。
鉴赏
这首诗《醉饮》是宋代诗人邹浩的作品,通过描述诗人的醉酒经历,展现了其在醉乡中的独特体验和心灵境界。
诗人开篇即表明自己并非酒徒,却在被贬谪的十年间屡屡陷入酒醉之中。他先是因流放岭南,后又遭贬至湖边,本意是为了抵御当地的湿热气候,却不料酒瘾再次发作。诗人每日饮酒,从早到晚,常处于微醺状态。他借酒入醉乡,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这里的日月流转不急不缓,万物皆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醉中的眼见耳闻,远离了尘世的污浊与喧嚣,心灵得到了净化,心境平和,与自然和谐共存。
诗人进一步阐述,在醉乡中,时间似乎失去了意义,他不再受世俗功利的牵绊,昏昏沉沉地醉眠其中。他将这种醉酒的体验比作古代贤士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的淡泊名利,李白的超脱世俗。在琴声之外,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在诗歌中,他找到了与谪仙相似的自由与洒脱。对于那些追求名利的人来说,这样的生活态度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但对于诗人而言,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深刻领悟和对自我精神世界的追求。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能够理解并分享这种生活态度的师友的渴望,希望有人能与他一同探讨和实践这种超越世俗的醉酒哲学。
整首诗通过对醉酒体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观和精神追求,以及对传统文人雅趣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