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使帆船疾,云和竹苇连
出处:《三更汎舟谢达剨 其二》
宋末元初 · 仇远
一望四十里,瀰漫白浸天。
何年围此水,为我垦成田。
风使帆船疾,云和竹苇连。
末流溪转狭,浮沫带蛟涎。
何年围此水,为我垦成田。
风使帆船疾,云和竹苇连。
末流溪转狭,浮沫带蛟涎。
注释
一望:远望。四十里:四十里地。
瀰漫:广阔无边。
白浸天:白色水汽弥漫天空。
何年:哪一年。
围:围堰。
垦:开垦。
成田:变成农田。
风使:风吹动使。
疾:快速。
云和:云与。
竹苇:竹子和芦苇。
末流:下游。
溪转狭:溪流变得狭窄。
浮沫:水面泡沫。
蛟涎:蛟龙的口水。
翻译
一眼望去四十里,水面广阔白茫茫。不知哪年才围出这片水域,为了我开垦成良田。
风吹帆船快速行,云雾缭绕竹苇丛。
河流下游渐渐狭窄,泡沫中似乎带着蛟龙的唾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宽广的水景画面,开篇“一望四十里,瀰漫白浸天”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开阔的视野,水天相接,气势宏大。这里的“瀰漫”形容水的辽阔与连绵,给人以无垠的感觉。
诗人随后提出了一个愿望:“何年围此水,为我垦成田。”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蕴含着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一种向往。诗人的这种情感流露,透露出一种超脱现实、追求理想境界的情怀。
接着,“风使帆船疾,云和竹苇连”又描绘了水面上的生动景象。风力驱动着帆船快速航行,而云与岸边的竹子和苇草相连,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画面。
末尾两句“末流溪转狭,浮沫带蛟涎”则描写了水流在狭窄溪谷中的蜿蜒曲折,以及水面的泡沫带着细小生物如蛾、蚓等,这些细节的刻画,使得整体景象更加生动逼真。
诗中没有直接表达悲喜情感,而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间接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这种以景状情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见表现方式,能够让读者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深层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