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拂衣去,结筏造溟渤
出处:《晚坐有感》
宋末元初 · 方一夔
青山围四旁,南断如金玦。
残霞映寒碧,杳杳鸟孤没。
我本忘机人,忽忽老岁月。
身系三家村,心到极穷发。
萧然病脚僧,丈室坐说法。
事业谁做尽,尧舜行不彻。
义理谁说尽,孔孟引不发。
有心阻世用,自来同一辙。
人生直如寄,世路会有役。
何时拂衣去,结筏造溟渤。
残霞映寒碧,杳杳鸟孤没。
我本忘机人,忽忽老岁月。
身系三家村,心到极穷发。
萧然病脚僧,丈室坐说法。
事业谁做尽,尧舜行不彻。
义理谁说尽,孔孟引不发。
有心阻世用,自来同一辙。
人生直如寄,世路会有役。
何时拂衣去,结筏造溟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首句“青山围四旁,南断如金玦”以青山环绕,南边如同金环断裂的形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残霞映寒碧,杳杳鸟孤没”通过夕阳余晖映照下的碧水和孤独飞鸟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这份孤寂与深沉。
“我本忘机人,忽忽老岁月”表达了诗人原本是个淡泊名利之人,却在岁月的流逝中感到时光匆匆。“身系三家村,心到极穷发”则揭示了诗人虽身处偏远之地,但内心却有着深深的忧虑和思考。
“萧然病脚僧,丈室坐说法”描绘了一位病态和尚在小屋内传道解惑的情景,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传承。“事业谁做尽,尧舜行不彻”感叹于世间之事难以尽善尽美,即使是古代圣贤也未能完全实现理想。“义理谁说尽,孔孟引不发”则表达了对儒家伦理道德的深入探讨,认为其中的奥义难以完全阐述清楚。
“有心阻世用,自来同一辙”说明诗人虽有济世之心,但现实往往与理想相悖。“人生直如寄,世路会有役”体现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艰辛的感慨。“何时拂衣去,结筏造溟渤”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以及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