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既容膝,那复历岖嵚
出处:《寄题杨德辰清隐堂借至游老人韵》
宋 · 董颖
杨郎丘壑尚,草堂脩竹林。
去郭十里近,而无车马音。
鹤怨不应闻,鸥盟政尔寻。
九畹兰荃富,三径蓬蒿深。
窗间焦尾曲,聊答清风吟。
英英彼白云,出岫得无心。
渊明既容膝,那复历岖嵚。
狂夫十年狂,客鬓吴霜侵。
因君发深省,杖藜合从今。
寄傲有馀地,不妨成盍簪。
去郭十里近,而无车马音。
鹤怨不应闻,鸥盟政尔寻。
九畹兰荃富,三径蓬蒿深。
窗间焦尾曲,聊答清风吟。
英英彼白云,出岫得无心。
渊明既容膝,那复历岖嵚。
狂夫十年狂,客鬓吴霜侵。
因君发深省,杖藜合从今。
寄傲有馀地,不妨成盍簪。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董颖所作的《寄题杨德辰清隐堂借至游老人韵》。诗中,诗人赞美了杨郎的居所——草堂修竹林,环境清幽,远离尘嚣,只有鸟鸣和风声。鹤与鸥鸟的相伴,显示出主人的高洁情怀。诗人提及兰花繁茂,小径深处蓬蒿丛生,寓言主人的隐逸生活。在窗边弹奏焦尾琴,以琴声应和清风,更显其超然心境。
诗人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对杨郎选择宁静生活的赞赏,同时也感叹自己十年来的生活狂放,岁月已使白发生染。通过与杨郎的交往,诗人深感启发,决定从此以后改变生活方式,寄情山水,过上更加自在的生活。最后,诗人表示这里仍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他的闲适之心,就像古代贤士们相聚一样,寓意着深厚的友情和共同的志趣。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