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桥折尽青青柳,不为行人也断肠
出处:《过长安二首》
金 · 赵秉文
汉苑秦宫半夕阳,年年春色管兴亡。
霸桥折尽青青柳,不为行人也断肠。
霸桥折尽青青柳,不为行人也断肠。
鉴赏
这首诗《过长安二首(其一)》由金代诗人赵秉文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繁华与兴衰变迁的感慨。
首句“汉苑秦宫半夕阳”,以“汉苑”和“秦宫”代表了古代两个强大的王朝,它们的辉煌与繁荣如今只剩下夕阳下的遗迹,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这里的“半夕阳”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历史的半衰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第二句“年年春色管兴亡”,将自然界的春色与历史的兴衰联系起来,春色年复一年地轮回,而王朝的兴盛与衰败却如同流水般一去不返。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色以生命,使其成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增加了诗歌的深邃感。
接下来的“霸桥折尽青青柳”,选取了霸桥这一历史地标,通过“折尽青青柳”这一动作,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残酷。即使是在霸桥这样的标志性地点,曾经生机勃勃的柳树也被岁月摧残殆尽,象征着过往的辉煌不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最后一句“不为行人也断肠”,将情感推向高潮。这里的“行人”既指实际的过客,也暗指历史的过客——那些曾经在这些地方留下足迹的人们。诗人说,即使不是为了行人的悲伤,这景象本身也足以让人心痛。这句话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引发读者对过去与现在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短暂的反思,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