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燕山万里客更难,赤泥岭上春风寒
出处:《赤泥岭行》
宋末元初 · 戴表元
种桑三年寒得衣,养犊作牛堪挽犁。
生男祇解恋乡土,五日溪船催父归。
行前仓庚后杜宇,去家渐近闻剡语。
恨身不作田舍儿,骑竹抟沙绕墙户。
人生衣饭取裁足,阿奴碌碌犹类福。
献书觅举真下策,年少奔驰头已白。
君不见燕山万里客更难,赤泥岭上春风寒。
生男祇解恋乡土,五日溪船催父归。
行前仓庚后杜宇,去家渐近闻剡语。
恨身不作田舍儿,骑竹抟沙绕墙户。
人生衣饭取裁足,阿奴碌碌犹类福。
献书觅举真下策,年少奔驰头已白。
君不见燕山万里客更难,赤泥岭上春风寒。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耕生活中的艰辛与朴素,以及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首句“种桑三年寒得衣”展现了农人辛勤劳作,历经寒冬才收获衣物的不易。接着,“养犊作牛堪挽犁”进一步强调了农事的艰辛,牛作为主要劳动力,对于农夫的重要性。
“生男祇解恋乡土,五日溪船催父归”表达了农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即使有子嗣,也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在五日后乘船离开,让父亲回家。诗人通过“行前仓庚后杜宇,去家渐近闻剡语”,以鸟鸣声表达离家渐行渐远的感伤,剡语可能指的是家乡方言,增添了思乡之情。
“恨身不作田舍儿,骑竹抟沙绕墙户”流露出诗人羡慕那些能在乡间自由自在生活的孩子,他们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接下来,“人生衣饭取裁足,阿奴碌碌犹类福”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认同,认为衣食充足就是幸福,尽管忙碌,但心中满足。
最后两句“献书觅举真下策,年少奔驰头已白”揭示了诗人年轻时为求仕途奔波劳碌,却已白发苍苍,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结尾“君不见燕山万里客更难,赤泥岭上春风寒”以燕山和赤泥岭的遥远与寒冷,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感慨,以及对故乡温暖的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农耕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奔波的无奈,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