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臣若不忠,泉下颡有泚
出处:《哭陈居士》
宋 · 谢逸
国欲求忠臣,忠臣乃孝子。
为臣若不忠,泉下颡有泚。
居士丘园英,参禅得佛髓。
家有两男儿,孝秀冠闾里。
大儿守名教,小儿饱书史。
颀然诸子孙,眉目皆可喜。
人言居士亡,居士实不死。
为臣若不忠,泉下颡有泚。
居士丘园英,参禅得佛髓。
家有两男儿,孝秀冠闾里。
大儿守名教,小儿饱书史。
颀然诸子孙,眉目皆可喜。
人言居士亡,居士实不死。
鉴赏
这首诗《哭陈居士》由宋代诗人谢逸所作,通过对比忠臣与孝子的关系,以及对陈居士的悼念,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首句“国欲求忠臣,忠臣乃孝子”,开篇即点明了忠臣与孝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了孝行是成为忠臣的基础。接着,“为臣若不忠,泉下颡有泚”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不忠之臣的谴责,同时也暗示了孝行对于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随后,诗人转向对陈居士的赞美:“居士丘园英,参禅得佛髓。”这里将陈居士比作隐居山林的高士,通过参禅悟道,达到了心灵的纯净与智慧的深邃。紧接着,“家有两男儿,孝秀冠闾里”描绘了陈居士家庭的和谐与子女的优秀,进一步凸显了孝行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大儿守名教,小儿饱书史”两句,分别描述了陈居士两个儿子的不同特点:大儿子遵循传统礼教,恪守道德规范;小儿子则饱读诗书,学识渊博。这不仅体现了家族教育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也反映了诗人对陈居士家庭教养的高度赞扬。
最后,“颀然诸子孙,眉目皆可喜”赞颂了陈居士家族后辈的出色表现,预示着家族的繁荣昌盛。“人言居士亡,居士实不死”则是对陈居士精神不死的感慨,即使他已离世,但他的道德风范和智慧将继续影响后人,如同活在人们心中一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忠臣与孝子,赞美了陈居士及其家庭的高尚品质,强调了孝行对于个人品德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其精神遗产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