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仰曾攀处,年深桂尚熏
出处:《与诸同年贺座主侍郎新拜太常同宴萧尚书亭子》
唐 · 白居易
宠新卿典礼,会盛客徵文。
不失迁莺侣,因成贺燕群。
池台晴间雪,冠盖暮和云。
共仰曾攀处,年深桂尚熏。
不失迁莺侣,因成贺燕群。
池台晴间雪,冠盖暮和云。
共仰曾攀处,年深桂尚熏。
注释
宠新卿:朝廷对新任官员的宠爱和重视。典礼:正式的仪式或庆典。
会盛客:召集众多杰出的人物。
徵文:征求文章或诗篇。
迁莺侣:比喻地位升迁的朋友。
贺燕群:比喻前来庆贺的文人团体。
池台:池塘和亭台,代指园林景观。
冠盖:古代官员的帽子和车盖,这里指代官员。
暮和云:傍晚时与云彩相映衬的景象。
共仰:共同仰望或怀念。
曾攀处:曾经共同奋斗或登高的地方。
年深:时间久远。
桂尚熏:桂花的香味依然浓郁,常用来比喻功名长久不衰。
翻译
朝廷以隆重的礼节任用新的朝臣,召集众多才子征文赋诗。没有失去像迁徙的黄莺一样的伙伴,因而聚集了如贺燕般的文人群体。
池塘和亭台在晴天中如雪般洁净,傍晚时分,官帽和车盖仿佛与云彩交融。
共同仰望曾经攀登的地方,多年过去,桂花的香气仍然馥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欢快的宴会场景,诗人以轻松愉悦的笔触捕捉了宾主尽欢的情趣。开篇“宠新卿典礼”即点明了宴会的高级别与隆重性,而“会盛客徵文”则展示了集会者众多,文人墨客济济一堂的热闹景象。
“不失迁莺侣,因成贺燕群”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间相互提携、共同进步的赞赏之情。这里的“迁莺侣”指的是古代官员升迁的鸿胪,形象地比喻友人之间的相互帮助与支持。
接下来的“池台晴间雪,冠盖暮和云”则转换了景象,将宴会的情趣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这里的“池台晴间雪”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而“冠盖暮和云”则是对宾客衣饰华丽以及宴会气氛愈发融洽的生动写照。
最后,“共仰曾攀处,年深桂尚熏”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视。这里的“曾攀处”指的是旧日相聚的地方,而“年深桂尚熏”则暗示着岁月流转,友情依旧。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刻画,以及对朋友间情谊的赞美,展现了古代士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