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瓢俱好学,伯仲吹篪埙
出处:《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 其四》
宋 · 黄庭坚
摧藏褫冠冕,寂寞归丘园。
一瓢俱好学,伯仲吹篪埙。
正以此易彼,高车择朱门。
得失固有在,难为欲人言。
一瓢俱好学,伯仲吹篪埙。
正以此易彼,高车择朱门。
得失固有在,难为欲人言。
注释
摧藏:心力憔悴。褫:剥夺。
冠冕:象征地位的头饰。
丘园:田园,隐居之处。
一瓢:比喻微薄的物质条件。
俱好学:都爱好学习。
伯仲:兄弟间排行第二,这里指同等水平。
篪埙:古代两种乐器,比喻和谐相处。
易彼:交换。
高车:华丽的车子,象征显赫的地位。
朱门:富贵人家。
固有在:本来就有。
难为:难以表达。
欲人言:想要别人理解。
翻译
心力憔悴,连冠冕也失去了光彩,孤独地回到田园。无论一瓢之饮还是深入学习,都同样追求,伯仲之间如同吹奏篪和埙的和谐。
正是用这种平等交换,选择乘坐高车进入豪门。
得到与失去本就存在,难以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欲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其四)》。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摧藏褫冠冕"描绘了官场中的压抑与失落,"寂寞归丘园"则表达了回归自然、宁静生活的渴望。"一瓢俱好学,伯仲吹篪埙"运用比喻,表明诗人追求简单学问,不求功名,像兄弟一样自在相处。"正以此易彼,高车择朱门"揭示了诗人对于世俗权贵的不屑,宁愿选择朴素的生活。最后两句"得失固有在,难为欲人言",诗人认为人生得失本就自然,难以用言语说清楚,流露出淡泊名利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比喻,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