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嚣摆落到鸿冥,始见当时遁世英
出处:《再次元韵答几道》
宋 · 王令
尘嚣摆落到鸿冥,始见当时遁世英。
丛棘敢思丹凤至,寸筳惭叩巨钟鸣。
须知奔竞浮荣路,未若喧传不朽声。
此道固为流俗笑,苟非夫子欲谁明。
丛棘敢思丹凤至,寸筳惭叩巨钟鸣。
须知奔竞浮荣路,未若喧传不朽声。
此道固为流俗笑,苟非夫子欲谁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尘嚣:世俗的纷扰。鸿冥:寂静的天空或深远之处。
遁世英:隐逸的英雄。
丛棘:乱世或艰难的环境。
丹凤:象征贤能或尊贵的人。
寸筳:微小的竹简,代指卑微的身份。
巨钟鸣:宏大钟声,比喻显赫的地位或声誉。
奔竞浮荣:追求名利。
喧传:广泛传播。
不朽声:永恒的名声。
固:本来。
流俗:世俗。
苟非:如果不是。
夫子:古代对老师的尊称,此处指孔子。
翻译
尘世的纷扰归于寂静,才显现昔日隐逸的英雄。身处乱世,仍期待凤凰般的贤才到来,微小的竹简也不敢妄想敲响宏大的钟声。
要知道,追求名利的道路只是短暂的浮华,不如传播那些永恒的名声。
这条道路本会被世俗嘲笑,如果不是孔子这样的圣人,又有谁能理解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名为《再次元韵答几道》。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高洁情操和超脱世俗的思想态度。
“尘嚣摆落到鸿冥,始见当时遁世英。”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景,“尘嚣”指的是尘世的喧闹,而“鸿冥”则是远古神话中的大海,比喻广阔无垠。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脱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丛棘敢思丹凤至,寸筳惭叩巨钟鸣。” 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的怀念之情。丛棘指的是荆棘丛生之地,借以比喻险阻重重,而“丹凤”则是传说中祥瑞的象征。寸筳和巨钟都是古代礼器,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古圣先贤所持之道的敬仰。
“须知奔竞浮荣路,未若喧传不朽声。” 这两句是对世人追求名利的一种批判。诗人认为那些急于求成、追逐虚荣的人,其行为终将随风而逝,而真正值得追求的是能留传后世的不朽之声。
“此道固为流俗笑,苟非夫子欲谁明。”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所持道理的坚守。尽管这种道理在俗众看来可能会被嘲笑,但若不是孔夫子这样的圣贤,又有谁能真正领悟并阐释这份深意呢?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道德境界的追求,以及他超脱世俗、坚守高洁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