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须穷嵌岩,何在事啖茹
出处:《重游清虚庵》
宋 · 董嗣杲
夏初曾历此,信宿强舍去。
及其还城中,旅琐若羁驭。
凉秋复过时,又坐题诗处。
黄冠苦相佞,往往多过誉。
且谓笔力遒,真得鬼神助。
但将虚名污,不具实眼觑。
顾予欲栖止,未有抛茅据。
难忘整屐游,赢得寘浮虑。
地旷实仙源,野步岂宜遽。
且须穷嵌岩,何在事啖茹。
祗酌神泉清,垢净不待滤。
拨云峰下石,晚霁且箕踞。
及其还城中,旅琐若羁驭。
凉秋复过时,又坐题诗处。
黄冠苦相佞,往往多过誉。
且谓笔力遒,真得鬼神助。
但将虚名污,不具实眼觑。
顾予欲栖止,未有抛茅据。
难忘整屐游,赢得寘浮虑。
地旷实仙源,野步岂宜遽。
且须穷嵌岩,何在事啖茹。
祗酌神泉清,垢净不待滤。
拨云峰下石,晚霁且箕踞。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宋代董嗣杲的《重游清虚庵》描绘了诗人夏初初次造访清虚庵后,再次来访的感受。诗中表达了他对庵中环境的喜爱和对虚名的反思。他感叹初来时的匆匆,如今重游,感觉旅途琐碎如同被束缚。秋天再来,他坐在旧地题诗,发现有人过分赞誉他的文笔,认为有神助,但他自知并未达到那样的高度,只是虚名所累。
诗人表示自己尚未找到理想的栖息之地,仍然向往宁静的生活,不愿被尘世杂念打扰。他认为清虚庵乃仙境,漫步其中不宜轻率,应深入探索其幽深之处,而非仅满足于表面的享受。他选择在庵中品饮神泉,感受其自然的洁净,更愿意在静谧中拨开云雾,悠然自得地倚石而坐,享受雨后的宁静。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虚名的淡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