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晃三霄接,缤纷一气浮
出处:《答朱彭州喜雪》
宋 · 宋祁
雪集先何所,天彭关内州。
云澌结河汉,风砾洒林丘。
眩晃三霄接,缤纷一气浮。
光逢晨晛薄,花得冥寒稠。
拂树琼争动,萦墙粉暂留。
缩毛惊莋马,埋目惮吴牛。
客至兰矜曲,仙归鹤拥裘。
盐边混熬素,玉处乱方流。
并响鸣岩竹,分滋浃垄麰。
印沙鸿雁喜,蔽叶鹧鸪愁。
蒙福沾馀润,称觞隔并游。
锦官才涷雨,赓和负妍讴。
云澌结河汉,风砾洒林丘。
眩晃三霄接,缤纷一气浮。
光逢晨晛薄,花得冥寒稠。
拂树琼争动,萦墙粉暂留。
缩毛惊莋马,埋目惮吴牛。
客至兰矜曲,仙归鹤拥裘。
盐边混熬素,玉处乱方流。
并响鸣岩竹,分滋浃垄麰。
印沙鸿雁喜,蔽叶鹧鸪愁。
蒙福沾馀润,称觞隔并游。
锦官才涷雨,赓和负妍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雪集:初雪降落。天彭关内州:天彭关所在的州县。
云澌:冰冻的云层。
河汉:银河。
眩晃:旋转。
缤纷:纷飞。
晨晛:清晨微弱的阳光。
冥寒:严寒。
琼:美玉。
萦墙:环绕墙壁。
缩毛:动物因冷而蜷缩。
埋目:目光凝视。
兰矜曲:兰花含笑。
鹤拥裘:仙人穿皮衣。
盐边:盐碱地。
玉处:像玉石的地方。
并响:共鸣。
浃垄麰:滋润田地的作物。
印沙:留在沙上。
鹧鸪愁:鹧鸪的哀愁。
蒙福:蒙受恩惠。
称觞:举杯。
锦官:成都。
赓和:应和。
翻译
初雪降落何处,落在天彭关内的州县。银河冻结如云,狂风吹散砾石,掠过山林。
星辰在旋转中仿佛与天空相接,万物在一片纷飞中漂浮。
晨光微弱,花朵在寒冷中盛开繁密。
雪花拂过树木,如同琼瑶摇曳;贴墙而过的粉白瞬间留下痕迹。
动物们因寒冷而瑟缩,如马惊动,吴牛畏惧。
客人来访,兰花含笑迎接;仙人归来,身披鹤羽之裘。
盐碱之地与洁白融为一体,玉石般的地方水流混乱。
山岩竹林中回荡着共鸣,滋养着田间的作物。
鸿雁印在沙上,欢喜于雪景;鹧鸪藏在叶间,为冬日愁苦。
承蒙恩泽,余韵犹存,举杯共饮,共享欢乐。
成都的雨刚停,未能及时写下赞美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雪后景象,语言优美,意境辽阔。开篇“雪集先何所”即设问引起读者的好奇,接着以一系列的动词“结”、“洒”、“接”、“浮”等,形容了雪花纷飞、覆盖大地的情景,使人仿佛能听到风声和雪花落下的声音。
诗中多次使用了对比手法,如“眩晃三霄接,缤續一气浮”,将雪后的天空与云间的连接进行形容,以此来表达雪后世界的纯洁无瑕。再如“拂树琼争动,萦墙粉暂留”则通过对比雪覆盖在树枝和墙壁上的状态,展示了雪花轻盈而又易逝的特性。
诗人还善于运用拟人化手法,比如“缩毛惊莋马,埋目惮吴牛”,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使画面生动起来。同时,“客至兰矜曲,仙归鹤拥裘”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来客和仙境归来的神秘动物的向往。
雪后的自然景观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如“盐边混熬素,玉处乱方流”,通过对比雪后的河流与平常的不同,表达了雪后世界的独特之美。而“并响鸣岩竹,分滋浃垄麰”则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描绘,使人仿佛能听到雪后山谷间清脆的乐声。
最后,“蒙福沾馀润,称觞隔并游”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雪后之美景中的心境,感受着大自然赋予的喜悦与和谐。整首诗通过对雪后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