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仗剑涉风涛,愁风复愁潦全文

仗剑涉风涛,愁风复愁潦

出处:《清明述怀二首
明 · 李云龙
飘风不遑宁,白日忽已老。
既深仲子叹,转切皋鱼悼。
忆昔侍高堂,立身苦不早。
昔也愧菽水,今焉悲宿草。
建夷播妖氛,连岁勤天讨。
我及赴国难,义旗正东扫。
我非亲在身,酬知欲有报。
仗剑涉风涛,愁风复愁潦
杳杳重泉下,宁廑门闾抱。
父书颇曾读,母德宁终稿。
回驭已莫及,但去勿复道。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的《清明述怀二首》中的第二首,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首句“飘风不遑宁,白日忽已老”,以自然界的疾风和流逝的时间象征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感慨。接着,“既深仲子叹,转切皋鱼悼”引用了古代典故,通过对比仲子和皋鱼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脆弱和失去亲人的哀痛之情。

“忆昔侍高堂,立身苦不早”回忆了过去侍奉父母的日子,表达了对未能尽孝的遗憾。“昔也愧菽水,今焉悲宿草”则将自己未能及时回报父母的恩情与对父母墓草的哀思联系起来,情感真挚而深沉。

“建夷播妖氛,连岁勤天讨”转向对国家大事的关注,描述了诗人参与抵御外敌、保卫国家的壮举。“我及赴国难,义旗正东扫”表达了诗人投身国家危难之中的决心和勇气。“我非亲在身,酬知欲有报”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知遇之恩的感激。

“仗剑涉风涛,愁风复愁潦”描绘了诗人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勇敢与忧虑。“杳杳重泉下,宁廑门闾抱”表达了对亡灵的哀思,以及对无法再见到亲人怀抱的无奈。“父书颇曾读,母德宁终稿”回顾了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强调了父母的教诲和品德的影响。“回驭已莫及,但去勿复道”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暗示了生命的不可逆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家庭情感和国家责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