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常胜去,东浙复须臾
出处:《观姚江常胜军齐发》
清 · 许传霈
昨夜失东隅,所守在桑榆。
况复江海防,往来历通衢。
卓哉谢氏子,曹江咸弃繻。
今日运糇食,明日出车徒。
村近不捉船,含枚疾驰驱。
同是梓里人,甘苦尝饴荼。
昨闻红旗报,奏凯贺鉴湖。
安得常胜去,东浙复须臾。
一郡八县令,东望相招呼。
呼兵寓于农,引领全我躯。
况复江海防,往来历通衢。
卓哉谢氏子,曹江咸弃繻。
今日运糇食,明日出车徒。
村近不捉船,含枚疾驰驱。
同是梓里人,甘苦尝饴荼。
昨闻红旗报,奏凯贺鉴湖。
安得常胜去,东浙复须臾。
一郡八县令,东望相招呼。
呼兵寓于农,引领全我躯。
鉴赏
这首清代许传霈的《观姚江常胜军齐发》描绘了战事中的情景。首句“昨夜失东隅,所守在桑榆”暗指昨晚的失利,但诗人强调防守的决心依然坚定,如同日落虽西沉,仍有晚照余晖。接下来的诗句“况复江海防,往来历通衢”进一步展现广阔的防御范围和繁忙的交通线。
诗人对常胜军的赞誉体现在“卓哉谢氏子,曹江咸弃繻”,赞扬他们英勇无畏,连普通士兵也积极参与。军队的后勤保障也在诗中体现,“今日运糇食,明日出车徒”,显示出有序而高效的运作。
“村近不捉船,含枚疾驰驱”描绘了军队行动迅速,即使在靠近村庄的地方也不懈怠。诗人以“同是梓里人,甘苦尝饴荼”表达对家乡人的共情,他们一同承受战争的苦涩与甜蜜。
最后两句“昨闻红旗报,奏凯贺鉴湖”传达出胜利的消息,人们欢庆胜利,但诗人期盼“安得常胜去,东浙复须臾”,希望军队能长久保持胜利,保护东浙地区。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的期望,“一郡八县令,东望相招呼”,呼吁他们团结一致,利用农民力量来支持军事行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战争的严峻描述,又有对胜利的期待和对家乡人民的关怀,展现了清末时期战争背景下社会风貌和士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