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否而人可,貌诺而中携
出处:《省躬诗》
明 · 曹于汴
人亦何容辱,人亦何容欺。
我否而人可,貌诺而中携。
我否而人可,貌诺而中携。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诗人提出“人亦何容辱,人亦何容欺”,直接发问人们在面对侮辱与欺骗时的态度,强调了个体尊严的重要性。接着,“我否而人可,貌诺而中携”则揭示了社会中常见的伪善现象,即表面上的否定或承诺与内心的真实行为不一致,暗示了道德与行为之间的矛盾。
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道德困境和个人内心的挣扎,鼓励人们反省自身的行为与态度,追求内外一致的真诚与正直。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诗人传达了对真实人格和社会公正的向往,具有较强的批判性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