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春秋人不识,如公方可配先师
出处:《经罗紫山望拜文信国墓》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宗臣祠墓草离离,罗紫山前世罕知。
万里丹心悬岭海,千年白血照华夷。
遗民但作西台哭,山鬼犹歌正气辞。
长恨春秋人不识,如公方可配先师。
万里丹心悬岭海,千年白血照华夷。
遗民但作西台哭,山鬼犹歌正气辞。
长恨春秋人不识,如公方可配先师。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经罗紫山望拜文信国墓》。诗中通过对文天祥墓地的描绘与追思,表达了对这位南宋忠臣的敬仰之情。
首联“宗臣祠墓草离离,罗紫山前世罕知”,以“离离”形容草木茂盛,暗示文天祥墓地环境幽静,鲜为人知,突出了其隐逸之感。接着“罗紫山前世罕知”则进一步强调了文天祥墓地所在之地的偏远与神秘。
颔联“万里丹心悬岭海,千年白血照华夷”,通过“万里”、“千年”的时间空间跨度,展现了文天祥忠诚之心的深远与持久,以及他为国家民族所付出的牺牲精神,如同丹心悬于岭海之间,白血照亮了华夷大地。
颈联“遗民但作西台哭,山鬼犹歌正气辞”,借“遗民”和“山鬼”分别代表人类与自然界的生灵,表达了对文天祥忠贞不渝精神的永恒怀念。同时,“西台哭”与“正气辞”形成对比,既展现了人们对文天祥去世的哀痛,也赞美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
尾联“长恨春秋人不识,如公方可配先师”,表达了对文天祥未能在生前得到足够认可的遗憾,同时也肯定了文天祥配享先师的地位,体现了对其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的高度评价。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历史人物的象征手法,以及情感的抒发,深刻表达了对文天祥忠贞爱国精神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