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叶尽题游子句,新词争倚美人箫
出处:《送朱之蓉还浙二首》
明末清初 · 何巩道
扁舟归听浙江潮,八月愁霖暗未消。
蕉叶尽题游子句,新词争倚美人箫。
荷倾冷露翻乌榜,柳歇秋烟亚白桥。
初月不高江树暝,夜长银烛为谁烧。
蕉叶尽题游子句,新词争倚美人箫。
荷倾冷露翻乌榜,柳歇秋烟亚白桥。
初月不高江树暝,夜长银烛为谁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归乡的凄美画面,充满了离愁别绪与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首联“扁舟归听浙江潮,八月愁霖暗未消”以“扁舟”和“浙江潮”开篇,既点明了友人归乡的背景,也暗示了离别的愁绪如同潮水般难以平息。八月的雨季,愁云密布,渲染出一种压抑而沉重的氛围。
颔联“蕉叶尽题游子句,新词争倚美人箫”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蕉叶上题满游子的诗句,象征着友人离别时的思绪万千;而“美人箫”则可能寓指友人的伴侣或家乡的美好回忆,新词与旧曲交织,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去的怀念。
颈联“荷倾冷露翻乌榜,柳歇秋烟亚白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荷叶上的冷露仿佛是离别的泪水,乌榜在露水中显得格外孤寂;柳树在秋烟中低垂,白桥静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伤感的景象。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归途的关切与祝福。
尾联“初月不高江树暝,夜长银烛为谁烧”收束全诗,以初升的月亮和昏暗的江树,以及夜晚的漫长和无人使用的银烛,再次强调了离别的孤独与寂静。月亮虽初升,但并不高挂,似乎也在为这场离别黯然神伤;而夜的漫长,则暗示了思念的悠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离别之情与自然之美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