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馆羁人眠不熟,梧桐窗下雨声多
出处:《莲花市》
宋 · 艾性夫
春风十里莲花市,红烛三更桃叶歌。
候馆羁人眠不熟,梧桐窗下雨声多。
候馆羁人眠不熟,梧桐窗下雨声多。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春风:温暖的春风。十里:形容路途遥远或范围广阔。
莲花市:莲花盛开的集市,可能指花市或者繁华的市场。
红烛:红色的蜡烛,象征夜晚或浪漫。
三更:夜深人静的时候。
桃叶歌:古代歌曲名,以桃叶为题材。
候馆:旅舍,驿站。
羁人:在外旅行的人。
眠不熟:难以入睡。
梧桐:一种高大落叶乔木,常用来象征离别和寂寥。
窗下:窗户下面。
雨声多:雨声很大。
翻译
春风吹过十里莲花盛开的集市,深夜里红烛照亮了桃叶的歌声。旅馆中的旅人难以入睡,窗外梧桐树下雨声嘈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夜景象,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羁旅他乡、寂寞难眠的情感。
“春风十里莲花市”一句,以鲜明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繁华热闹的市场。莲花在这里不仅是景色的一部分,更象征着清净与高洁,而“十里”则表达了市集的辽阔和热闹。
“红烛三更桃叶歌”继续这种热闹的氛围,但同时也透露出夜深人静之时的宁谧。这里的“红烛”可能指的是灯火或是花朵,既有温暖的意象,也有可能暗示着春夜里的情愫。
然而,从第三句开始,诗人的心境发生了变化。“候馆羁人眠不熟”,这里的“候馆”指的是旅途中的客栈,“羁人”则是被束缚的人,即远离家乡、不能自由行动的游子。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异地难以入睡的心情。
最后一句“梧桐窗下雨声多”,通过梧桐树和窗下的雨声,营造出一种孤寂与凄凉的情绪。梧桐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与夜雨交织,共同编织了一个难以入眠的夜晚。
总体而言,这首诗既描写了春夜的美丽,也表达了游子对家的思念和在外漂泊的孤独感受。通过对比春日市集的热闹与夜晚寂寞的情境,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