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得还乡无别利,只应先见日华生
出处:《送圆载上人》
唐 · 颜萱
师来一世恣经行,却泛沧波问去程。
心静已能防渴鹿,鼙喧时为骇长鲸。
禅林几结金桃重,梵室重修铁瓦轻。
料得还乡无别利,只应先见日华生。
心静已能防渴鹿,鼙喧时为骇长鲸。
禅林几结金桃重,梵室重修铁瓦轻。
料得还乡无别利,只应先见日华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师来一世:一生致力于修行的老师。恣经行:尽情修行。
却泛沧波:却乘船渡海。
问去程:探寻归途。
心静:内心的平静。
防渴鹿:抵御惊慌的鹿群。
鼙喧:鼓声嘈杂。
骇长鲸:惊吓巨鲸。
禅林:禅林(修行之地)。
金桃重:积累深厚的金桃(象征修行成果)。
梵室:佛寺。
铁瓦轻:精神追求轻盈。
还乡:回到家乡。
无别利:并无其他利益。
日华生:日出的辉煌。
翻译
一位老师一生致力于修行,如今却乘船渡海探寻归途。内心平静足以抵御惊慌的鹿群,鼓声嘈杂时也会让大海中的巨鲸惊骇。
禅林里的金桃积累深厚,象征修行的积累;佛寺重修,铁瓦虽重,但精神追求更轻盈。
预料回到家乡并无其他利益,只期待在那里见到日出的辉煌。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颜萱的作品,名为《送圆载上人》。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对出家人的敬仰和对其精神境界的赞美。
“师来一世恣经行”两句,描绘出行者的一生都在恣意地游历,没有固定的轨迹。"却泛沧波问去程"则是说即使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也要询问前行的路程,这里的“沧波”可能指的是大海或是精神上的困境。
接着,“心静已能防渴鹿,鼙喧时为骇长鲸”两句,通过对比渴鹿(形容非常干净、清静)和长鲸(形容巨大的鲸鱼,即使在喧嚣中也显得异常凶猛),来表达出行者的内心之静谧与外界喧嚣的对比,显示了出家人超脱世俗的心境。
“禅林几结金桃重,梵室重修铁瓦轻”两句,通过描写禅林中的金桃和梵室(佛殿)的铁瓦来表达出家人的清净生活和对物质的淡泊。这里,“金桃”象征着宁静而神秘的境界,而“铁瓦”则表示坚固与长久。
最后,“料得还乡无别利,只应先见日华生”两句,意味着即使要返回故乡,也没有其他的追求,只是希望能够早些看到心中的光明(日华)。这里的“还乡”可能是指精神上的归宿,“日华”则象征着智慧和启迪。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出家人的内心世界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出家人超凡脱俗、追求精神境界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