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醪幸接周公瑾,百感伤怀总欲忘
出处:《南宁遇冬至雨中有感呈同事二王公》
明 · 刘大夏
风雨凄凄客思凉,况逢冬至在殊方。
愁看瘴岭遮天短,独拥寒衾觉夜长。
地杂夷情休问俗,庭无官事懒升堂。
醇醪幸接周公瑾,百感伤怀总欲忘。
愁看瘴岭遮天短,独拥寒衾觉夜长。
地杂夷情休问俗,庭无官事懒升堂。
醇醪幸接周公瑾,百感伤怀总欲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宁冬至日遭遇风雨时的孤独与哀愁。首句“风雨凄凄客思凉”便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风雨交加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着,“况逢冬至在殊方”,点明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时间背景,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
“愁看瘴岭遮天短,独拥寒衾觉夜长”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瘴岭”、“寒衾”、“夜长”,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寂寞。瘴岭的遮天蔽日,不仅映射出自然环境的恶劣,也象征着诗人情感上的压抑与封闭;而“寒衾觉夜长”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孤独时光的深切感受。
“地杂夷情休问俗,庭无官事懒升堂”两句,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面对复杂多样的地方风俗,诗人选择不去探究,而在庭院中懒于登堂入室,似乎是对官场事务的厌倦与逃避,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疏离。
最后,“醇醪幸接周公瑾,百感伤怀总欲忘”两句,以饮酒为媒介,试图在酒的麻醉下暂时忘却心中的忧愁与悲伤。周公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此处借指能带来慰藉与解脱的人物或事物,表达了诗人渴望借助外力摆脱内心痛苦的强烈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遭遇冬至雨天时的孤独、愁苦与逃避,以及试图通过饮酒来寻求心灵慰藉的心理状态,深刻揭示了诗人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世界。